月黑風高之夜,陸羽夢到唐王下詔查其罪,夢中,他一邊聽旨,一邊回憶,心驚不已。
忤逆父母
唐皇派禦林軍封鎖陸宅,校尉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陸羽枉自稱聖。犯下十惡不赦之罪行:其一,忤逆父母,以至遭棄,實乃大逆不道,論罪當誅。舉報人,乃同門小和尚,今問陸羽父母名諱,一問三不知,此為最大之證據……”
陸羽實際上是個棄嬰,相貌醜陋,被和尚從水邊揀到。3歲起被當時著名的智積禪師收養。智積禪師根據《易經》自己占卜,為孩子取名。他得《蹇》之《漸》,上六爻辭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於是按爻辭給他定姓為陸,取名為羽,以“鴻漸”為字。
虛榮叛師
校尉繼續宣旨:“其二,虛榮叛師。大字不識,卻裝腔作勢,偷來《南都賦》以滿足其不斷膨脹的虛榮心,嘟嘟囔囔以欺騙世人,被師責罰,卻叛寺而去,為天理所不容,證明人是智積禪師。世人為其所騙,冠之以聖,實大謬也。”
智積禪師對他管教非常嚴格,不讓他接觸社會,為的是讓他六根清淨,更好地學習佛法。可他小的時候,師父教他抄經念佛,他就反駁說:你沒有兄弟,也沒有後代,這算是孝嗎?師父大怒,讓他清掃寺舍,養牛,苦其筋骨。他偷偷在牛背上寫字,後來無意中得到了張衡《南都賦》,可是不會讀,便正襟危坐,效仿其他孩子那樣嘴裏嘟嘟囔囔,做讀書的樣子。師父知道了,就懲罰他,還派人看管。11歲時,他實在受不了這個寂寞和辛苦,便逃出寺廟。
不務正業,欺世盜名
校尉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氣憤:“其三,不務正業,欺世佯狂,以博取聖之名,而得購買豪宅,以娛其身,以聖之名,謀巨額財產,實乃經濟詐騙罪之始也,並開名譽型犯罪之先河。更有甚者,茶童不慎燒焦茶,竟以人飼茶,殘忍之極!證明人,烏有先生也!”
他曾在苕溪結廬隱居。期間常身披紗巾短褐,獨行山野中,深入農家,采茶覓泉,評茶品水,或誦經吟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遲疑徘徊,每至日黑興盡,方號泣而歸,時人稱謂今之“楚狂接輿”。這就是欺世盜名?
陸羽大叫一聲而醒,“我殺了茶童?我殺了茶童?”茶童應聲而至:“先生醒了,誰殺我啊?”陸羽忽然明白了,聖旨之罪,皆提“聖”字,這是得罪了“聖旨”,舉證之人,皆為近旁之人,也是因“聖”而招妒。他閉目不語,遂有成仙脫俗之念。
天宮,有了茶樹,而玉帝品著香茗,陶醉不已。
問題診斷
這是一篇寫茶聖陸羽的記敘文,目的是要表現人世間“妒”的危害。茶聖因為得“聖”的稱號,為皇帝所妒,為小和尚所妒,為身邊茶童所妒,被皇帝查辦。而茶聖也因此而大徹大悟,願求道成仙從而成就玉帝喝茶的願望。本文立意深刻。我們看這篇文章,會有一種讀“史”的感覺,尤其是寫陸羽經曆的段落,可以說是空洞無文:是棄嬰,3歲如何,11歲如何,22歲如何,都是客觀敘述,沒有渲染,沒有描寫,有的隻是按時間順序排列起來的事實。
【化蝶之作】
查“聖”
黃書玉
陸羽被封為“茶聖”,其名被天庭所聞,玉帝亦大為驚歎,惜乎陸羽淡泊名利,於成仙一事不感興趣,隻願逍遙人間,無意漫步雲霄。且“茶”得天道,陸羽能長生不老。玉帝嗜茶而不得,愁眉不展。觀音微微一笑,書一“妒”字,托夢於陸羽……
忤逆父母
唐皇派禦林軍封鎖陸宅,校尉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陸羽枉自稱聖,犯下十惡不赦之罪行,其一,忤逆父母,以至遭棄,實乃大逆不道,論罪當誅。舉報人,乃同門小和尚,今問陸羽父母名諱,一問三不知,此為最大之證據……”
陸羽想辯解,因為他聽師父說過他入寺的經曆——
月亮下山了,太陽東升了,露水滴落在嬰兒的臉上。這是一張怎樣的臉:一眼大,一眼小,據說叫雌雄眼;鼻子塌著,嘴巴斜著……仿佛是一個小鬼在黑夜裏出來遊玩,結果太陽出來了,鬼門關了,而這個小鬼隻能留在了人間。沒有人憐憫,沒有人收養,已經過去了兩個時辰,幾個浣衣婦人都被他的相貌嚇走了,難道真要老虎來收養嗎?上古的後稷就是被父母遺棄而被老虎喂養大的;可是他這麼醜,恐怕要喂老虎了!積雲禪師下山打水,也許是出於憐憫,也許是出於愛的本能,一個醜人就當是一隻螞蟻養吧。就這樣一邊是水桶,一邊是嬰兒,陸羽入了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