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的中國畢竟相對保守,人們從心底裏對傳統觀念的信仰和依賴根深蒂固,不容改變。盡管時下有“做秀”一詞,可婚姻畢竟不是兒戲,很少有人拿自己一生的幸福來“做秀”吧?
王喆訂婚以後,《付與東風》隨即殺青,本來是一部很普通的清廷戲,純粹的跟風之作,因為先有男二號“拋妻”報道在前,緊接著又傳來他高調訂婚的消息,各大媒體又爭相報道,王喆的巨幅訂婚照再一次登上娛樂新聞的頭版。對電視劇倒起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付與東風》收視率居高不下,在各個電視台的黃金檔輪番上映,投資方樂得找不著北。
於是,電影、電視劇、各種娛樂活動的邀約紛至遝來,王喆簡直應接不暇。胖子和瘦子由編劇變成他的助手,整天忙著和各方接洽,盡量做到不得罪人,又要篩選一些有分量的導演或有實力的製片方合作,保證作品的質量。
這個適得其反的結果,是麥嘉都沒想到的。不得不承認,這小子運氣不錯。但是,他還是很鄭重的告誡他,以後一切事情都要更謹慎,更努力,從明星變成恒星的過程,會付出更多。
麥嘉接到穆子升助理的電話,當即表示,檔期一點問題都沒有。其時,王喆的一部電影正在殺青階段,接下來應該是一部兩岸三地合拍的電視劇,他是男二號。麥嘉不假思索地告訴他,自然有人替你推掉。
王喆連這位穆導演的麵都還沒見,他參演《大唐春秋》一片的消息已經被炒得沸沸揚揚。近年來,三地合拍片愈來愈多,好多港台藝人都瞅準了大陸這個廣大的市場,一窩蜂地到內地淘金,雖說是合拍片,主角大多都是港台的藝人,內地演員在片中一般都是二號三號角色,甚至有的合拍片整部下來,除了群眾演員是內地的,一號二號三號全是說鳥語的。給觀眾和媒體的感覺就是內地演員在港台比較受歧視,事實也的確如此。
這次,內地演員在香港人執導的電影中出演第一號男主角,導演又廣為大家熟悉和喜愛,連媒體都覺得很替內地人爭麵子。
有記者問王喆:
“您覺得您和片中的李隆基最相似的地方在哪裏?之所以被導演看中,是因為您以前是唱戲的嗎?”
是個看似中庸,實則尖刻的問題,王喆嘿嘿衝他一笑:
“先回答你第一個問題,我覺得我和李隆基根本沒有相似的地方。”
全場嘩然。他故意低一下頭,給人們一個議論的時間,馬上又抬起頭,目光炯炯地說:
“我和他根本就是完完全全的相同,我就是李隆基!再回答你第二個問題,如果導演是因為我以前是唱戲的就找我演,那他下個戲的主角如果是記者,是不是要找你演啊?”
全場哄堂大笑,那個記者也訕訕地笑,臉紅紅地退到一邊,不再說話。又有記者問:
“和國際知名的大導演合作,您是期待多呢?還是擔心多呢?”
王喆故意做出害怕的神色,一臉嚴肅地說:
“我的期待和他的擔心成反比,我的擔心和他的期待成正比,還得麻煩你去問問穆導。”
記者愣了愣神,一時沒回過味來,周圍卻響起了掌聲,王喆笑嗬嗬地擠出人群。
而麥嘉的臨別贈言隻有一句話:
“做你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