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略論我國醫藥行業融資風險控製(1 / 2)

略論我國醫藥行業融資風險控製

經濟管理

作者:呂超

摘要:融資是醫藥企業資金來源的一個主要渠道,對企業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風險的控製更關係醫藥企業能否健康有序發展。本文分析了醫藥企業融資現狀的四個階段,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我國醫藥行業融資風險控製的對策。

關鍵詞:醫藥行業 融資 風險 控製

醫藥製造行業和其它行業不同,其產品主要經曆產品研發期、產品試驗期、產品生產期和產品銷售期四個環節。因為醫藥行業的這種特殊性質,也就決定了醫藥行業的融資方式有其獨特性。醫藥行業應該根據自己的行業特色,有針對性的提出融資控製對策增強對醫藥行業融資風險的控製。

一、當前我國醫藥行業的融資現狀

1.研發階段的融資方式

當醫藥產品還處在研發階段,企業對該藥品的技術研發能力、產品的市場前景還沒有準確的預定,投資者沒有辦法準確的判定醫藥企業的預期收益,投資風險較高。專業投資機構在這個時候因為風險太高,前景無法預測而不願意投資,所以短期債務較多,長期融資方式很難實現。

2.產品推廣階段的融資方式

醫藥產品研發成功後,就需要進入試驗階段,需要通過在市場上投放少量產品來獲得消費者的認可。但是因為研發階段融資渠道受阻,醫藥企業在此時因為盈利能力較弱,償還債務能力有限,短期借款過融資造成債務壓力過大。這就要求醫藥企業增加長期資本比例,醫藥企業因此可能會向風險投資機構拋出橄欖枝,以期獲得更好的發展。

3.成長階段的融資方式

醫藥企業進入成長階段後,有了一定的生產規模,但是產品的品牌影響力還沒有完全形成,需要擴大市場渠道建設,並擴大生產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醫藥企業一般通過內部融資和股權融資方式來實現資金的積累和獲得。當外部條件允許,企業高效益的前景就能從外部環境中吸引和募集到更多資金,包括新的投資機構的投資、風險投資的後續投資以及上市發行股票的融資。

4.成熟階段的融資

醫藥企業進入成熟階段之後,各方麵的實力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和鞏固,新產品有了一定的市場占有率,企業融資風險已經變小,這個時候會有很多外部投資機構願意湧入。在這個時候,醫藥企業關心的是組織結構的完善和調整,通過創新手段完善公司製度,改進生產技術能力,尋求新的創業機會。在這個階段,醫藥企業的資金來源更多的是從銀行等金融機構,以期降低融資成本。

二、我國醫藥行業融資風險控製對策分析

1.優化醫藥企業的融資結構

醫藥企業融資風險的大小和醫藥企業融資比例分配有著直接關係。過度的提高醫藥企業負債比例,往往容易增加醫藥企業的償還債務能力,增加醫藥企業的融資成本,最終導致融資風險增加。一般情況下,醫藥企業偏好股權融資,通過股權融資可以帶來低成本、高權益的優勢,但是如果發行股票的價格、數量決策不合理,可能造成股東利益受損,增加醫藥企業融資經營風險。在成長階段應該合理的增加債券的發行,通過多元化的融資方式將企業資本結構保持在理想水平,保持企業最佳的資本結構,從而在控製企業融資風險的情況下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