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藥事管理學教學改革初探(1 / 3)

藥事管理學教學改革初探

教育管理

作者:聞正順等

摘要:在探索藥事管理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主要進行了四個方麵的改革,包括調整教學大綱和內容,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開發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社會實踐,改革考核評價體係。通過改革,優化了教學模式,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我們培養的學生更符合實際工作的需求。

關鍵詞:藥事管理課堂教學改革考核評價

藥事管理學是藥學學科的重要課程之一,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學生應該了解我國藥品管理的法律、法規、體製和藥事活動的主要環節及其基本規律,具備藥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等環節的管理和監督能力,在工作中能將管理學理論與專業知識相結合解決藥事問題,真正做到用理論指導實踐[1]。

在目前來說,國內大部分相關院校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上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和效果,學生反饋課程枯燥,或者在學習時顯得功利化,僅僅追求考試合格,因此對藥事管理學課堂教學進行深化改革勢在必行,為此,浙江海洋學院藥學係《藥事管理學》課程小組進行了課堂改革探索,以期找到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應用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一、藥事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文愛東等[2]發表“藥事管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一文中提出,我國目前《藥事管理學》課堂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首先,根據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在授課時僅是對教材知識點的係統講授,理論性較強,而忽略了學生缺乏社會經驗、缺乏日常藥事管理過程的體驗。加之法律、法規條文較多,涉及的管理理論又比較抽象,使得課堂授課略顯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其次,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和法律體係的逐步完善,藥品監督趨向法製化、製度化。國家關於藥事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在不斷完善,不斷更新中,藥事管理學實際的內容也在不斷的更新和豐富。隨著臨床用藥問題的不斷出現,藥監部門亦會不斷完善舊的法規製度,也會提出新的措施方法。可在實際教學中,即使是規劃教材也平均五年才重編一次,這就使我們教材內容被迫相對滯後,難以緊跟藥事管理現狀的變化。由此可以推出,我們的學生很可能學到的是過時的知識,而最新的藥事管理進展難以從教材中獲取。

以上是從客觀角度來分析不利於《藥事管理學》充分實現教學效果的原因,從主觀原因來說,這門課程在藥學人才培養方案中也沒有體現出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們在校內的課堂教學中對藥事法規知識的要求普遍薄弱,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基本上是采取理論講授“滿堂灌”的形式,而這種狀況下學生聽完一節課收獲到的對於法規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相當少。在這種狀況下,學生畢業後進入實際操作崗位時,才發現這門課程十分必要,但是在校期間卻沒有掌握到相應的知識儲備。從以上兩個角度來看,對藥事管理學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確是迫在眉睫。

二、改革策略和方法

1.調整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

《執業藥師考試大綱》是專門針對藥事管理的權威性的指導性文件,是執業藥師考試命題的依據。我們在教學改革中,首先考慮到的就是以《執業藥師考試大綱》為依據,調整藥事管理學的授課內容,對每一年更新的大綱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述,並且將考核內容與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題型和內容相結合,為學生將來通過執業藥師資格考試打下初步的基礎。根據大綱的要求,我們的學生需要掌握我國現行的主要藥品管理的法律、法規;了解藥事管理基本知識;具備藥品生產、經營、使用等環節的管理和監督能力,並能獨立運用國家藥品監管的法律法規解決實際問題;了解執業藥師製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藥事管理與法規方麵的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