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職業學院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核心要素探析(1 / 2)

職業學院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核心要素探析

教育管理

作者:山丹

摘要:職業學院教學改革過程中要加強教學改革理念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結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構建有利於素質教育的新型發展空間,營造和諧課堂教學氣氛,要注重全體師生的情感因素,必須尊重學生,把學生視為完成學習任務和參與社會實踐的主體,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對專業技能的掌握,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適合於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打破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影響,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職業學院 教學改革 內外因結合

一、教學與環境的結合

職業學院教學的良好效果需要通過創新發展的教學行為來體現,包括主課和各門專業課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培養適宜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有用人才,職業學院的教師必須麵對教學效果的社會實踐檢測,所以不能無視社會實踐而關起門來辦教育,在職教過程中必須考慮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環境的緊密結合。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中才有利於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對教學活動成效的認識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的提升,其評價的標準應該以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和社會適應能力為主,主要考慮教師能否有效引導學生投入到陌生的社會實踐環境中,要求教師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實踐運用結合起來,不僅僅局限於教科書,從整體教學管理水平方麵為學生營造參與實踐的環境,與企業、社區等相關單位密切聯係,為職業學院的學生開創有利於實踐活動的潛在教學環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課堂內外環境氣氛對學生情緒和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應該慎重對待每一個學生的心理適應狀況,加強溝通與引導,打破傳統中的隻限於知識傳授的教育思維定勢,要以講求評價的科學性來為師生營造合理的競爭環境,確保構建良好師生關係,培養和諧愉快的教學環境。

二、鼓勵與引導的結合

教學任務的完成以及其理想效果是由教師教和學生學共同實現的,教學改革的首要的任務是要改善傳統教學模式形成的師道尊嚴習慣,構建新型師生關係和教學氛圍。對教學管理中遇到的難題進行具體分析研究,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進行大膽質疑,共同構建研究探討性課堂;鼓勵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強化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盡可能把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鼓勵學生不局限於從書本去獲取知識,引導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過程中探索新問題、鞏固舊知識;鼓勵學生在相互探討交流過程中擴大知識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課外,教師也應該放下架子,盡可能與學生多溝通,多指導幫助學生。學生隻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於學習,加強鼓勵與引導,有利於研究探討性學習模式的實施。

三、知識與能力的結合

職業學院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學習知識需要理解和領悟能力,參與實踐要求的是運用和操作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密切結合,二者互為促進,隻有通過強化知識訓練才能使學生進一步深刻領會所學知識的內涵,才能轉化為實踐過程中的真正價值,並且注重考查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強調多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理解判斷能力,包括邏輯推理的能力,這對學生在教學中的知識熟練速度和實踐中的社會效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學生提高掌握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又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平時在教學中包括考試在內的評價目的在於考察學生如何用所學知識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同時也考察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就成為我們當前職業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的重心,適應新時代的教育要求,全麵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必須解決的問題。教師教學是憑借已知去獲取未知,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是靠平時日積月累獲得的。所以職業學院要把知識傳授與運用能力結合起來,使學生配合教學同時加強實踐訓練,由淺入深,進一步鞏固並且提高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