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慢熟型”學困生個性化信息供給策略的研究(1 / 3)

“慢熟型”學困生個性化信息供給策略的研究

教育管理

作者:薑曉宇

摘要:使用係統動力學建模技術,依據“慢熟型”學習困難者的教育援助經驗建立簡化學習模型,分析教學信息流量及知識重複度調整對學習水平的影響,提出應將學習時長作為調控學習的重要手段,並最終實現對學困者的個性化信息供給。

關鍵詞:學習困難 係統動力學 信息供給 信息重複度

當代認知心理學的符號操作係統範式把人看做“信息處理係統”[1],從這個理解出發,學習就是係統(“係統”在此處是名詞用法)的行為和功能,學習者與信息源交互信息、處理和存儲信息的過程就是“學習”,可以使用係統動力學技術建立SD模型,用水平變量來標示出學習者的積累狀態。

學習困難,即是是這個學習係統的信息流量小,信息積累水平低的狀態。而模型中控製信息流動的各種變量和因素,就是調控學習行為的著力點。教育部2012人文社科基金 “義務教育階段學習困難學生教育援助係統研究”課題組自2010年開始在社區進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外教育援助,接觸了諸多學困案例,以係統思考和係統動力學作為主要研究工具,逐步形成了對學困的係統動力學理解,並嚐試用SD模型解釋學困及援助策略。

通過實際案例和SD模型的分析,發現有一類“慢熟型”學困,這類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水平提升比較緩慢,在考核中落後於班級平均水平,但若給予適合其學習速率的信息量時,學習水平也會提高並達到教學目標。

一.學習模型分析

1.模型構建

以班級教學製下的學習者為研究對象,為了降低係統的複雜性,將學習興趣等因素規定為統一的情況,從而構建了簡化的學習係統模型。

2.變量解釋

學習存量、“無效”信息:兩者為水平變量,代表了係統的狀態,分別表示被吸收累積的信息和對學習者“無效”的信息。所謂“無效”是相對的,當學習者的學習力、信息傳遞方式和流量發生改變後,這些信息可以變成有效吸收。

學習信息、重複信息:重複信息是與學習存量有重複或相似的信息,具有鞏固學習成果,減少遺忘等效果,可以降低學習的難度,從而提高對學習信息的吸收率,但是也將花費學習時間。學習信息,是與學習存量重複度極小的信息,例如新知識點的教學信息,是學習存量上升的有效信息,但也具有提高學習難度,降低吸收率,提高遺忘率等作用。要想學習存量提升,必須有新信息注入,如果全部是重複信息,就會在同一水平停留。

年均學習信息流量:整個學習期間的知識作為學生的“學習信息總量”,也即是學生應當在學習年限內掌握的信息,用此總量除以學習年限,就可以得出年均學習信息流量。

年均信息流量:每年的學習時間基本一致的情況下,輸入信息的流量是一致的。年信息流量包括了每年新學習信息量和重複信息量。

重複信息率、淨吸收率:年均學習信息流量/年均信息流量=年均信息重複率,這是對學習過程中的學習信息、重複信息含量的度量值。淨吸收率是扣除遺忘效應後的留存信息比率。我們認為,重複信息率與淨吸收率具有同向變動關係。

3.變量公式及數量假定

學習信息總量=10000;年均學習信息流量=學習信息總量/學習年限;年均信息流量=1500;年均信息重複率=1-年均學習信息流量/年均信息流量;淨吸收率=年均信息重複率;吸收量=年均學習信息流量*淨吸收率;學習存量=INTEG(吸收量,0);未吸收量=年均學習信息流量-吸收量;“無效”信息= INTEG(未吸收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