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微觀視角探討革命動員發展過程及路徑規律(1 / 3)

以微觀視角探討革命動員發展過程及路徑規律

公共管理

作者:王連花

摘要:對於大革命時期中共革命動員的路徑,學術界在宏觀上做了許多研究。但是,從微觀分析入手,以單個農民協會動態發展為角度,探尋大革命時期中共革命動員的路徑,研究成果尚少。

關鍵詞:大革命時期單個農民研究

作為個體的農民協會的籌備、創建和發展的整個過程,需要許許多多的人(包括創建人、會員們等)的異常艱苦的努力,牽涉到鄉村中各種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也涉及到鄉村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角色,抓住這一條比較微觀的“線”,也許能更直觀地揭示出鄉村革命動員的動態過程,並從中摸索到鄉村革命動員得路徑規律。現選取贛南閩西地區的樂安縣竹山坑農民協會、龍岩農民協會和萬安縣羅塘灣農民協會為例子,探討其動態的發展過程及路徑規律。

例一、樂安縣竹山坑農民協會:

A、“我(李集生,竹山坑農會創建人,筆者注)在此化名李老四,在易森順酒飯店裏當傭工……但所懼者,唯恐店主不能久容,倘一旦逐客,又將何處立足。果然事出所料,第六天的晚上,老板因對我的來曆不明,懷疑有其它問題,竟欲辭退,我乃假稱是兄弟三人因遭命案官司,外逃避禍。隨即將我嶽母和姐姐所交給我的五十塊銀元和兩對金耳環交其代為保管,以示真誠。並說了一些奉承他的話,這樣老板才轉變臉色,少老板(易唐臣,筆者注)聽我說是二十一歲,就要同我結拜‘老庚’,一家人都很喜歡。”

B、“我與易唐臣每天不離左右在一起勞動,說說笑笑,給他灌輸革命知識,使他有要求參加革命的願望,由他來進行革命串連,由於他的積極行動,很快地就把鄒高生引向了革命……鄒高生,出身貧苦家庭,全家五人,依靠做點神香(迷信品)生活負擔較重。我看他這樣困難,便借給他二十塊銀洋,又勸他父親戒掉鴉片煙,從此生產生活不受恐慌……鄒高生與李求興素有瓜葛之親,平日關係很好,將我對他所談的話,都一一轉告。他聽說我是搞革命的,兩人欣喜若狂。晚上邀我和易唐臣同到李求興家裏喝酒。就在農曆七月十一日晚上,在李求興家裏秘密成立了一個‘三人領導小組’。沒有選組長,由我負責指導。”

C、“我們的工作發展計劃是由近及遠,由小而大,先從附近麥坑、廟背、赤崗三個村子著手進行……他們三人工作所到之處,農民踴躍參加,並且吸收了五個有文化的青年。他們自願請求參加農民協會,協助三人小組搞文書、搞宣傳。其中羅友祥,是個村小教員,對革命熱情最高;袁鬆章是個中學生,嶽母家在戴坊,他借拜年,探親機會,常去戴坊宣傳革命,雖沒有建立農民協會組織,但影響很大……從一九二七年六月至十月,就發展會員四百多名。”

D、“我們決定在十月十五日召開代表會,這次代表會實到代表三十二人……所需經費由李求興、易唐臣兩人自願籌辦。大家邊吃邊開會,由鄒高生、李求興主持會議,我沒有講話。大家一致推選鄒高生為主席(稱常務委員),李求興為副主席兼組織委員,易唐臣為經濟委員,陳普成為宣傳委員,袁鬆章為秘書。還規定每個會員要繳入會費六百個銅錢。鄒高生在會上說明了竹山坑農民協會今天成立,產生了農民自己的組織和領導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革命一定會勝利;強調我們現在處於秘密隱蔽時期,要絕對嚴守秘密,團結自己的力量,作好公開暴動的準備。”

例二、龍岩農民協會

A、“(郭滴人,筆者注)每星期都抽二、三天回到胡洋鄉裏。他總是先走進學校,同教師們敘談,還向學生講課(學校硬要他兼教四年級的四節常識課)。村中許多父老叔伯、農民兄弟見到他時,都總要纏住他詢問天下事,或述說自己心中的抑悶問題。他也樂於向人們介紹許多新鮮事,談論各種事理,幫人排難解憂,往往回到家看望父母已是深夜時分……廣大的農民把他看作是希望,是翻身解放的領頭人;進步的青年教師們更是信任他擁戴他。人們處處維護他,不讓地主分子動他一根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