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報》管理機製及倫敦奧運報道的特點
公共管理
作者:章希
摘要:《泰晤士報》報道倫敦奧運會有鮮明的特點:堅持大報風範,不斷探索創新;報道內容深刻細致;專欄化的報道使得報紙個性鮮明。它與《人民日報》北京奧運會報道的特點不同。《泰晤士報》倫敦奧運報道對我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報紙的準確定位;內容上注重深度;突出自身風格,把握媒體的主體性。
關鍵詞:泰晤士報 人民日報 倫敦奧運 北京奧運
一、《泰晤士報》倫敦奧運報道的特點
《泰晤士報》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傾盡全力,“大手筆、大製作”,報道規模空前。其專刊報道呈現較為鮮明的特點。
1. 堅持大報風範 不斷探索創新
整體上奧運專刊的報道風格正統清晰,無論是版麵設置、版麵設計,還是標題結構、體裁運用,都彰顯了大報風範。其內容聚焦國內和國際,視野開闊,有著清晰的自身定位。
2.報道內容深刻細致
大量數據分析的使用大大拓展了報道內容的深度。專刊大量使用圖片和圖表,偏愛富有動感的照片做文字配圖。這樣一方麵增強可讀性,另一方麵利用數據分析深化報道。報道體裁上多使用長文章增加報道,突出評論和專欄體裁。
3.專欄化的報道使得報紙個性鮮明
專刊使用了大量專欄報道奧運,用大幅照片置於專欄開頭等方式將專欄作者由幕後推向目前,獲得更多注意力經濟。專欄記者有的辛辣諷刺、有的詼諧幽默、有的細膩綿長、有的嚴肅精悍,而這些不同專欄作者的鮮明風格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也使得整個《泰晤士報》有了鮮活的個性,賦予了媒體強烈的主體性。
二、我國主流報紙奧運報道的特點——以《人民日報》北京奧運會報道為例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8月8日—24日),《人民日報》推出了12版奧運特刊,其中,賽事報道共7版。從報道角度、報道項目、報道內容及運動員的報道重點等方麵可以得出《人民日報》北京奧運會報道具有以下特點。
從報道形式上看,《人民日報》北京奧運會報道體裁以消息、通訊為主,除個別金牌項目、突破項目的報道稍長外,篇幅大多在500字左右。缺乏深度報道的新聞體裁。
從報道主體上看,《人民日報》一是報道奧運會的所有項目,不管該項目有無中國隊參賽,《人民日報》幾乎都逐一向讀者介紹。二是對中國隊,無論是獲得金牌的項目,還是未進入決賽,或在預選賽中就淘汰的參賽項目,都給予了一定的報道力度。總體上,《人民日報》對非優勢項目持續關注,對優勢項目冷處理。體現了《人民日報》平和、自信的心態。同時,在其共計276篇的報道中,本土報道占59%,國際報道占41% 。這是《人民日報》國際視野的體現。
從報道內容和風格上看,《人民日報》的報道較為嚴肅,其中涉及到中國運動員的報道大多是以金牌為主題,除非是一些未取得原來預想結果的賽事,則報道了運動員參與比賽的過程。且報道內容略顯狹窄。主要集中在對運動員成績的關注上,所涉人物也很少,大多是運動員以及教練,塑造的形象個性模糊,平麵單一。
總體上,《人民日報》2008年北京奧運會報道較之以往有著專業性上的極大提高,其視野開闊,具備國際化的眼光。同時,報道主體理性寬泛,對於優勢項目和非優勢項目均給以大量報道,多以國外運動員比賽情況也給以了關注。最後,《人民日報》在報道賽事同時不忘弘揚和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