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華為HNC 2014的“新意”與“心意”(2 / 2)

從業務審視IT,華為從自身的組織架構調整體現了這一新的趨勢。按照馬悅的說法,“無論企業業務也好,運營商業務也好,大家所麵對共同的挑戰,就是技術融合所帶來的機會和挑戰”。

在這種融合的背景下,顯然單純隻是談網絡的敏捷是不合時宜的。倒不如說,在互聯時代,網絡的就緒為業務做好了儲備。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敏捷已來”的概念。華為企業BG中國區副總裁、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胡忠華認為,敏捷網絡架構已經穩定,後續華為會將敏捷網絡的應用場景進行豐富。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從園區這樣有邊界的應用場景,擴展到廣域數據中心、運營商,最終解放體驗、管理和業務。

用網絡實現業務增值

作為虛擬運營商陣營中的一員,巴士在線正在依托ICT技術尋找自己的新商業模式。基於公交移動WiFi網絡,其將通過移動WiFi、移動電視媒體、移動通信、移動應用四個業務產品,向公交乘客提供移動媒體、移動通信、移動接入、移動娛樂、O2O生活服務、移動支付等一係列移動互聯網服務。而在這個過程中,華為成為了巴士在線的WiFi設備提供商,華為的AR511產品不僅具有WiFi功能,同時集成媒體播放器、雙路高清視頻輸出、GPS、存儲等功能。未來,我們身邊駛過的公交車上,可能就會搭載華為的設備。

這種直接的部署模式,被華為稱為“敏捷分支”。說的直白一點的話,敏捷分支實際上就是如何在端點實現更加快速的業務部署和低成本運維。華為企業網絡產品線路由器產品領域總經理李先銀將其總結為,“1”鍵式部署和“0”本地維護。而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麼敏捷分支似乎並沒有什麼“新意”。但是,恰恰就是敏捷分支的開放增值屬性,為這個概念賦予了無限可能。

目前華為“敏捷分支”的增值有三種方式,首先是由集成商或者用戶搭建起類似於應用商城的平台,對外分發應用;其次是針對網絡設備本身,通過網絡數據分析進行優化升級,在這個過程中,集成商也可以通過類設備實現增值。最後,則是一種完全的互聯網模式運轉。“比如通過網絡收集學生的位置信息,並提供給家長。這種信息能夠通過合適的渠道對外提供,就可以產生一些增值的業務。”李先銀特別強調,“但是華為公司不會介入做這個工作,我們這個係統是開放的,最終用戶有權決定這個信息要不要跟他的係統結合。”

“技術宅”,這個詞主要用來形容對技術極度癡迷的一群人。盡管很多人都在說“技術宅改變世界”,不過過於細節的話題注定其小眾的命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其隻會關注有什麼用、怎麼用這樣淺顯的話題。包括華為在內,如今越來越多的IT廠商已經很明顯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今天如果用“技術宅”這樣的詞彙來描述華為,自然是不恰當的。下一次,如果你有機會參加華為的會議或者活動,不妨抱著輕鬆的心態出席,去感受其中的“新意”與“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