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將無所不在、無所不通,其中也包括企業網絡。Yoran指出。“如今企業用戶已經能夠通過BYOD的方式直接訪問雲資源,而無需通過企業網絡作為中轉路徑”。
而物聯網的出現將加劇這一事態,屆時IT部門在試圖控製各種設備訪問保存在內部或者雲端的業務數據時,將麵臨極度混亂的局麵。
“物聯網與企業網絡難以區隔。一旦各類物聯網終端被攻破,企業網絡將同樣麵臨巨大的風險。”Yoran表示。
物聯網將危及物理設備和生命安全
除了給在線數據帶來威脅外,物聯網的普及同樣會給物理設備乃至生理層麵帶來風險,Zscaler公司安全研究副總裁Michael Sutton表示。
黑客們已經證實了具備IP功能的胰島素泵、血糖監測儀以及心髒起搏器有可能遭遇安全攻擊,這將直接導致設備使用者遭受生理損傷。
隨著物聯網的興起,此類攻擊還可能指向汽車、智能采暖、通風與空調係統、具備網絡功能的複印機、打印機、掃描儀乃至幾乎所有使用IP地址的設備。
一般情況下,黑客們甚至不需要利用設備中的軟件及硬件漏洞。而這意味著企業將麵臨極其危險的局麵,因為這其中的每一套IP地址配置方案都有出現錯誤的風險。
物聯網將構建新的供應鏈
大量接入企業網絡的設備很快將成為IT安全部門的管理對象,然而可怕的是這些部門對此並不熟悉。
“與BYOD類似,傳統企業需要就此製定並開發相應的策略與管理係統,並利用這套體係管理一個規模龐大的設備群體,”設備驗證與身份管理技術供應商Identiv公司CEO Jason Hart指出。
“除了員工自帶的物理設備、虛擬辦公環境內的新型設備之外,傳統非連接型設備(從咖啡機到新型人體工程椅)都將轉向智能化,並成為IT部門的維護對象,”Hart表示。
要想在物聯網世界中取得成功,廠商必須能夠幫助企業用戶管理新型IP設備與企業網絡之間複雜的依存關係,英國計算機協會成員兼獨立安全顧問Chris Yapp指出。
這其中,掌握複雜技術整合與管理經驗的企業最有可能在物聯網大潮中取得成功,他表示。
“而現有安全服務商則應該集中資源、通力合作、完善解決方案,隻有這樣才有機會與係統集成商一較高下,“Yapp說。
物聯網將導致網絡攻擊規模、隱匿性及持久性顯著提升
至少從理論上講,完全互聯網化所帶來的威脅與大部分IT組織目前麵臨的狀況並無太大區別。很多企業已經適應了由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其它具備無線連接功能的設備所帶來的挑戰。唯一的區別在於,物聯網所帶來的安全威脅規模更龐大、範圍也更加廣泛。
“物聯網涵蓋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設備,”安全即服務廠商Proofpoint公司高級安全副總裁Kevin Epstein表示。
其中包括各類家庭自動化產品,例如智能溫控裝置、安保攝像機、冰箱等,此外工業控製機械與智能化零售貨架也將逐漸走入我們的生活。
如此多的設備必然會帶來嚴峻的挑戰。“挑戰的核心在於攻擊活動的規模、隱匿性以及持久性”。當前情況下,攻擊者就能夠相對輕鬆地滲透到企業防禦體係當中,Epstein解釋稱,“想象一下攻擊數量如果陡增10倍,情況會變得多麼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