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緒論(1)(1 / 3)

引言

本章目標

了解會計倫理學的產生背景

明確會計倫理學的含義

理解學習會計倫理學的原因

掌握會計倫理學的內容框架

本章要點

會計倫理學的產生背景

什麼是會計倫理學

會計倫理學的研究動機

會計倫理學的內容框架

引例:美國公司係列財務醜聞事件

2001年12月2日,雄踞美國財富500強第七位的安然公司轟然倒地,公司在1997-2000年間通過關聯交易共虛報了5.52億美元的盈利,以498億美元的身價創下了美國公司破產金額紀錄,揭開了美國幾十年來最為嚴重的財務醜聞風波。隨後,美國公司財務醜聞此起彼伏。據美國有關報紙報道,不少被列入財富500強的令人尊敬的大公司,也涉嫌財務報告舞弊。據估計,約有1/3公司可能存在財務造假。一大批曾經光環滿身的公司相繼現出醜陋的原形。

2001年12月,世界第二大計算機服務公司EDS因為其複雜的表外融資模式以及模糊不清的信息披露開始受到市場的質疑。

2002年1月,零售業巨頭凱馬特申請破產保護,有報道稱,凱馬特存在做假賬的問題。

2002年2月,泰科公司(Tyco)公開承認公司曾斥資80億美元實施700多項公司收購,但從未對外披露。

2002年6月25日,美國第二大長途電話公司世界通信公司(World Com)透漏,公司有38億美元的費用通過不當的資本化處理,使得公司當年從虧損變為盈利15億美元。

2002年6月28日,施樂公司宣布,過去5年內公司共虛報高達64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大大高出原來的估計數字。

2002年8月8日,美國世界通信公司浮出33億美元的假賬醜聞,世通公司從2000年起累計被誇大的利潤總額達到76.8億美元。

本案例隻是許多財務醜聞中的幾個個案而已。在現實生活中,不僅美國公司存在許多會計醜聞,中國公司也不例外,如瓊民源、銀廣夏、鄭百文、藍田股份等。這些事件反映了當今會計工作所麵臨的倫理問題,也說明會計行業需要倫理意識和倫理行為規範。

在過去二三十年的時間裏,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倫理和道德的普遍性,也越來越意識到應將倫理原則應用到各種人類行為中,包括人類的會計行為。這促使會計倫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產生。

會計倫理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就是要從倫理的角度研究會計行為,思考各種會計行為的“善與惡”、“對與錯”、“好與壞”,為會計人員在麵臨會計倫理困境時提供決策指導,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更好地為社會公眾服務。

第一節會計倫理學的產生背景

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隨著商業倫理的興起,企業價值觀由單純追求利潤轉向理解企業與社會相互依賴的關係方麵。

商業倫理的變化、企業價值觀的改變,直接影響著會計職業的道德觀,並對會計倫理學的產生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一、商業倫理的發展曆程

商業倫理探討企業在經濟領域中進行各種商業活動所應遵循的準則和道德標準。20世紀60年代,世界各國企業的經營活動中伴隨著大量的不道德行為,如環境汙染、虛假廣告、財務醜聞等。在這種環境下,商業倫理開始在美國及西歐興起並發展。總的說來,在國外,商業倫理經曆了如下五個發展階段。

(一)20世紀60年代:商業倫理的產生階段

20世紀60年代,美國企業和西歐企業的商業環境發生了變化。在這一時期,社會公眾對企業汙染環境、侵害消費者權利等問題日益關注,興起了保護自然環境、保護消費者權利的運動。

這些運動由獨立的個人、團體組織推動,並最終促成相關法案的形成。1962年,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發表了一份有關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報告,詳細說明了四種基本的消費者權利:安全權、知情權、選擇權和發表意見的權利。這些後來成為人們所熟知的消費者權利法案。此外,相關團體的積極分子也幫助製定了若幹與環境汙染、消費者保護相關的法案,如1967年通過的《健康肉類法案》、1972年通過的《潔淨水法案》和1976年的《有毒物質法案》。

這些法案的形成,標誌著美國社會公眾及政府對企業經營中相關道德觀的新要求,也標誌著商業倫理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