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主人不克:被進攻的一方無法戰勝進攻的主人,對方或敵人。克,戰勝。
(12)固:牢固,這裏指軍心穩定。
(13)拘:束縛,指人心專一而不渙散。
(14)不求而得:不用要求,就得到士兵全力以赴的衝鋒陷陣。
(15)偃臥者涕交頤:躺著時淚流麵頰。頤,麵頰。
(16)率然:古傳說中的一種蛇,用來比喻軍隊,像率然那樣,哪一部分受擊,其他部分會予以支援。
(17)常山:恒山。
(18)攜:攜手,提攜。
(19)革其謀:變更既定的計謀。易:革,變更的意思。
(20)事:職責。
(21)屈伸之利:根據情況,該伸則伸,該屈則屈,最為有利。
(22)使之屬:使自己的部隊部署相互連接。
(23)進其途:迅速通過的意思。
(24)塞其闕:堵塞缺口,使士卒不得不拚死作戰。
(25)過則從:士卒陷入危險境地,就會聽從指揮。
(26)預交:與諸侯結交。預,通“與”。
(27)隳:通“毀”,毀滅。
(28)懸無政之令:頒發打破常規的法令。
(29)並敵一向:集中兵力指向敵人的一點。
(30)夷關折符:封鎖關口,廢除通行憑證。關,界門,關塞。符,古時軍用憑證。
(31)無通其使:不與敵國來往。使,使節。
(33)誅:治,引申為研究決定的意思。
(32)敵人開闔:指敵人有隙可乘。闔,門扇。
(34)必亟入之:須及時乘之,勿失良機。
(35)微與之期:不與人約期交戰。微,無。
(36)踐墨隨敵:實施計劃,隨敵情的變化而不斷加以改變。墨,既定計劃。
【譯文】
孫子說:用兵的方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在自己境內作戰,叫做散地。進入敵國但入境不深,叫做輕地。我軍得到有利,敵軍得到也有利的地區,叫做爭地。我軍可以往,敵軍也可以來的地區,叫做交地。與多國交界的地區,先到達就可以得到天下之眾的地區,叫做衢地。進入敵國而且入境深,經過的城邑多的地區,叫做重地。山林、險阻、沼澤,一切難於行走的道路,叫做圮地。進口狹隘,退路迂曲,敵軍能以其少勝我多的地區,叫做圍地。迅速作戰則能生存,不迅速作戰則會覆滅的地區,叫做死地。所以散地不宜作戰,輕地不宜停留,爭地不宜進攻,交地行軍不可間斷,衢地當四麵交結諸侯,重地當掠取糧物,圮地當迅速通過,圍地當設製計謀,死地則應拚死一戰。
古代善於用兵的人,能使敵人前麵和後麵不相銜接,主力與非主力不相策應,官兵不相救援,上級與下級失去團結,士卒潰散難以集中,即使兵力集中也不能保持整齊。對我有利就行動,對我無利就停止。試問:如果敵人人數眾多而且又陣勢嚴整地前來與我作戰,用什麼辦法對付?回答是:先奪敵人的要害就能使他聽從於我。用兵的關鍵是靠神速,乘敵人尚未趕到,走敵人意想不到的道路,去攻擊敵人沒有防備的地方。
一般對敵國進攻作戰的規律是,越深入敵境,士卒的意誌越是專一,防守之敵越是不能抵禦;掠取富饒的鄉村,三軍就有足夠的糧食;注意休整軍隊,不使之過於疲勞,鼓足士氣,養精蓄銳;部署兵力,設製計謀,使敵人無法揣測我方意圖。
把軍隊投之於無路可走的境地,士卒就會寧可戰死也不會敗退。既然士卒寧死不退,就會竭盡全力。士卒陷於危險的境地就會無所畏懼,無路可走,軍心就會穩固,入敵境越深就會越心情專一,迫不得已就會奮力拚鬥。所以不用訓練也會戒備,不用強求也能做到,不用約束也會親附,不用命令也會遵守,禁絕吉凶占卜,祛除疑慮,即使戰死也不會逃跑。
我軍士卒沒有多餘的錢財,並不是他們不愛錢財;不貪生怕死,也不是不想長壽。作戰命令下達的時候,士卒們坐著的淚濕衣襟,躺著的淚流滿麵,把他們投之於無路可走的絕地,他們就會像專諸、曹劌一樣勇敢。所以善於用兵的人,就好像率然一樣。率然是恒山的一種蛇,打它的頭,尾巴就會來救應,打它的尾巴,頭就會來救應,打它的身子,頭和尾巴就會一起過來救應。試問軍隊也能像率然一樣嗎?回答是可以。那吳國人與越國人是相互仇視的,但當他們同乘一條船渡河而遇到風險時,他們互相救援就像一個人的左右手。所以用聯馬埋車輪表示死戰,是靠不住的。使士卒齊心協力勇往直前如同一人,是治理軍隊的方法;兼顧剛強與柔弱,是利用地形環境的方法。所以善於用兵的人,能使全軍攜起手來像一個人一樣,這是由於客觀形勢迫使軍隊不得不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