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臨夏州委黨校周俊
“百村結對共建”活動,是州委以調整基層黨建新格局為載體,合理構建城鄉統籌關係的一個有效模式。“百村結對共建”活動的目的,是采取機關黨組織和農村黨組織結對共建的舉措,為統籌推進城鄉黨建工作培養一批典型,樹立一批樣板,使黨組織工作更加規範、黨員教育管理更加有效、黨員服務群眾的能力明顯提高、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進一步增強。對此,州委副書記宋秉武同誌經過調研後,強調:通過“百村結對共建”這種適應臨夏發展的新途徑,增強同群眾的感情,改進機關作風,打牢民族地區農村黨建基礎,進一步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
一、“百村結對共建”在全州農村黨的建設中勢在必行1、“百村結對共建”從州情出發抓黨建臨夏素有西部“旱碼頭”、“河湟雄鎮”、“茶馬互市”之稱,是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和河州花兒的發祥地。同時,與其它地區相比,有一個十分顯明的特點———人口密度非常高。平均每平方公裏240人。“百村結對共建”直接針對大部分村的這類共性,由各級黨組織狠下功夫抓共建。全州村黨支部1184個(包括村屬黨支部21個);農村黨員36863名。其中,35歲以下的黨員8058名,占22%;60歲以上12097名,占33%。村黨支部書記1126名,平均年齡49歲,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53名,占5%;村委會主任1099名,平均年齡46歲,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13名,占1%。
2、農村黨的建設需要符合具體實際
在“百村結對共建”活動中,機關黨組織立足本地實際,針對村黨組織在工作中麵臨的問題和困難,千方百計找準工作突破口,以黨建資源的統籌來激活和帶動其它各類資源的統籌。“百村結對共建”不是單一的支援和扶貧濟困,而是共建共促共同發展;不是一方受益,而是共建共贏,雙方受益。機關和農村黨建工作各有優勢,機關黨員素質相對較高,組織健全,擁有優質黨建資源;農村黨員與農民長期相處,了解群眾的想法和需求,善於做群眾工作,優勢也很突出。各共建對子倡導優勢互補,雙向互動,相互融合,實現雙方資源的有效配置。
“百村結對共建”的主要任務是夯實農村黨建工作基礎,提升農村黨建工作水平。機關單位通過共過組織生活、機關黨員幫扶農村貧困黨員、對黨員群眾進行實用技術培訓等方式,力爭做黨員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讓基層黨員幹部切實感受到結對共建的成果。
二、“百村結對共建”首先抓具體問題
樹信心。首先要幫助村幹部領導等樹起脫貧致富的信心。把群眾需要辦的事情辦好,不僅要有良好的願望,更要有符合村子實際的科學、民主的工作方法,隻有這樣才能聚合民力,上下同心,把好事辦實、辦好,才能牢固樹立起共建共贏的信心。明政策。共建單位與村班子了解黨和國家各種政策,對一係列惠民政策更是心中有數,從思想上堅定進取的決心。找目標。目標不準,難得進度。分析政策、村情、市場的基礎上,幫村領導班子定規劃,擬進度,選著力點,想措施,找渠道,按照近、中、遠期目標,分特長、分能力來組織群眾投入實施階段。供信息。臨夏商貿經濟盡管不大,但人們經商的習慣由來已久,小買賣遍地都是。要讓臨夏的小買賣發展成品牌優勢、規模經營、特色市場,共建單位必須服務超前、服務及時,關鍵是用好信息引導,做好信息服務。引技術。主要通過我州“人才鄉村行”引進技術,把高、中級專業技術人才的智力用在農業產業發展上,使農民所操之業行之長遠,賺取越來越多的利潤。
育人才。村班子在培育實用人才上作用是有限的。共建單位必須采取培訓、考察、提供資料等方式,培育那些有進取心、有潛力、有影響的人員,做好已經實施的“一村一大學生”培養計劃,改進勞務人員培訓工作,為農村發展提供人才支持與保證。有投入。抓基礎設施建設,是最有實效的幫扶。
三、“百村結對共建”抓考核促落實
第一,全麵落實責任製。各部門各單位黨組書記或主要負責人自覺發揮帶頭表率作用,親自安排部署共建活動,直接參與和指導工作工作方案的製定,明確各階段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帶頭聯係結對村的貧困黨員,帶頭幫助解決影響結對村黨組織作用發揮的重大問題,經常深入結對村調研指導工作,使結對工作真正取得實效。機關黨支部都把“百村結對共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全體黨員參與共建活動,積極倡導開展“訪農戶、問民情”等活動。機關黨組織黨員對結對村的群眾每年至少逐戶訪談一次,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了解他們的收入構成,了解黨的惠農政策在他們家中的落實情況,了解他們的所思所盼。通過組織這樣一些活動,努力讓結對工作不僅成為有效的共建形式,也成為機關對農村的一次大調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