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1)

發丘印,摸金符,護身不護鬼吹燈;

窨子棺,青銅槨,八字不硬勿近前;

豎葬坑,匣子墳,搬山卸嶺繞著走;

赤衣凶,笑麵屍,鬼笑莫如聽鬼哭。

因為有朋友說看到本書時對裏麵的各種稱呼不甚了解,故而在此做個解釋。

本篇借鑒一位前輩的總結,隻是稍加整理,前輩勿怪,諸位勿噴。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古往今來,盜竊曆來被世人所不齒。而盜墓一途更是被列入江湖下五門之首。江湖下五門能人異士在所多有,數不勝數。與偷香,拍花,金批彩卦,風麻燕雀等不同的是,盜墓已經自成一派。

從戰國到現今,盜墓之流數不勝數。其中最有名的盜墓賊當屬不肯過江東的項羽了。盜墓賊,按行事手段不同,又分為四個派係,發丘、摸金、搬山、卸嶺。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

三國時期,曹操設立摸金校尉一職,專門掘丘,所以摸金門弟子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曹操又設發丘中郎將一職,並賜予發丘護身印,其上書寫“天官賜福,百無禁忌”。發丘中郎將專練右手食指與中指,時長日久,二指便變得異於常人,其二指對破除小型機關最為擅長。時至宋元之時,發丘、搬山、卸嶺三門都少有弟子出現,因此往往被認為門派傳承就此斷絕,隻剩下摸金一門,其實不然,其他三脈也有傳承。

摸金校尉號稱掘丘一行的民間正統,與發丘天官的手段差不多,最善於以風水星象計算出古墓寶藏的方位。行事講究留有後路,做事不做絕。

凡是掘開大墓,在墓室地宮裏都要點上一支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後開棺摸金。動手之時,不能損壞死者的遺骸,輕手輕腳地從頭頂摸至腳底,最後必給死者留下一兩樣寶物。在此之間,如果東南角的蠟燭熄滅,就必須把拿到手的財物原樣放回,恭恭敬敬地磕三個頭,按原路退回去。進墓前需戴口罩,入內不把口罩取下來,第一裏麵的空氣質量不好;第二活人的氣息不能留在墓裏,不吉利;第三,不能對著古屍呼氣,怕詐屍。一般都是三人一組,一個挖土的,因為坑外不能堆土,所以還有一個專門去散土,另有一個在遠處放風。

“搬山”,也稱搬山道人。采取的是喇叭式掘丘,是一種主要利用外力破壞的手段。他們大都扮成道士活動,正由於他們這種裝束,給他們增加了不少神秘感,好多人以為他們發掘古塚的“搬山分甲術”,是一種類似茅山道術的法術。搬山一派,最早在秦漢時就有雛形,但是興盛於於清朝中葉。

“卸嶺力士”介於綠林和掘丘兩種營生之間,有墓的時候挖墳掘墓,找不著墓的時候,首領便傳下甲牌,嘯聚山林劫取財物,向來人多勢眾。卸嶺門據說創始人得仙人傳授,有令人力大之法,所以卸嶺門門人,多是力大無窮,通曉武功之人,因此被稱為力士。當年威震九州的呂布也曾是卸嶺門傳人。

本書的主人公是一位發丘中郎將。

不過本書隻是借盜墓題材書寫故事,其內容並非全是盜墓,諸位見諒。

Tip:收藏+分享通玄圖鑒,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