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罪與罰”朝鮮核試驗對國際社會的危害
特別關注
作者:朱鋒
朝鮮“闖關”擁核,將對現行世界核秩序構成嚴重挑戰,可能引發核擴散
2006年11月,在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後,朝鮮核外交的關鍵人物、第一副外相薑錫柱明確表示,朝鮮“研製核武器不是為了放棄”。其意在說明朝鮮不是在打“核牌”。此後,朝鮮方麵多次宣布“絕對不會放棄核武器”。2009年6月13日,在第二次核試驗後,朝鮮外務省“受委任”發表聲明,宣稱“棄核是絕對、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金正日去世後,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在2012年1月5日發布的文告中,以更加直白的語言宣布:“我們已是世界公認的堂堂核國家。我們的核遏製力是用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換取的革命遺產”。該文進而有所指地說,“如果有人企圖用‘援助’之類同我們的革命遺產做交易,那就是愚蠢的癡心妄想”。2013年2月,在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後,朝鮮一如既往的高調宣傳和獎勵有功人員。朝鮮核試驗,對朝鮮對國際社會究竟有何危害?
第三次核試對朝鮮沒有任何好處
從目前朝鮮的內外困境來看,新的一次核試驗對平壤有百害而無一利。首先,平壤如果進行核試驗,將會讓即將上台的韓國樸瑾惠政府的對北政策立即陷入非常尷尬的處境。當選總統樸瑾惠已經承諾要建設南北韓之間的信賴關係,願意恢複和朝鮮的對話,並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朝鮮一旦進行核試驗,將會立即斷送樸瑾惠政府的一番好意,轉而迫使樸瑾惠政府繼續實施對朝鮮的強硬政策。金正恩在1月1日的元旦講話中提出要開展南北韓之間的“自主對話”,似乎也像韓國釋放了願意接觸和談判的善意。然而,現在朝鮮公然威脅要進行新的核試驗,這不僅同朝鮮年輕領導人的新年講話的基調不符,更將使得從2010年因為“天安艦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以來就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的南北韓關係雪上加霜。
朝鮮新的核試驗,也將讓剛剛開始第二任期的美國奧巴馬政府的對朝政策變得更為強硬。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將力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新的製裁朝鮮的決議,加強美日韓同盟框架內應對朝鮮挑釁行動的軍事準備和外交施壓。奧巴馬政府雖然口頭上表示願意和朝鮮進行對話,但對朝鮮威脅的認知已經空前上升。
朝鮮想要通過核試驗迫使美國同朝鮮談判來獲得好處的念頭,恐怕是天方夜譚。美國國務院已經呼籲國際社會對朝鮮核試恐嚇采取“團結一致”的應對措施。朝鮮2012年12月成功的衛星發射和新的核試驗,很可能讓奧巴馬政府拋棄第一任期內采取的對朝“戰略耐心”政策,轉而公開謀求針對對朝鮮的“政權更替”。
朝鮮的核試驗同樣將讓中國新政府感到憤怒。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說服平壤關注“民生”,更多地把資源用於發展朝鮮經濟,也願意通過保持經貿往來和向朝鮮提供適度的援助,來推動朝鮮學習中國經驗、實現改革開放。中國新政府希望看到朝鮮半島局勢穩定,樂見朝鮮緩和與韓國的關係,並在棄核問題上拿出決心。
朝鮮一旦進行新的核試驗,將迫使北京不得不調整對朝政策,尋求在安理會與美國、韓國合作,同意對朝鮮提高製裁力度。朝鮮如果繼續采取對外對抗和挑釁的政策,肯定將惡化中朝關係。
盡管核試將帶來這麼高昂的代價,金正恩政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地要進行,並同時宣布退出六方會談和就朝核問題舉行的其他雙邊會談,公開表示隻接受“有關東北亞地區安全問題”的對話,說明了平壤今天“核外交”的重大調整。在前兩次核試驗和“衛星試驗”成功的基礎上,平壤有恃無恐地想要通過“核遏製力”的增強來製造已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事實,迫使其他國家不得不接受朝鮮這一新的“有核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