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私車:陷入增長困局(2 / 3)

在沈陽市,也有相關業內人士樂觀的認為,沈陽城區不斷擴大,人均擁有量並不高,車市大有潛力可挖,尤其是周邊地區是未來深挖掘的重點,沈陽汽車保有量空間還很大。

而環保人士認為,以往十幾年沈陽私家車數量的快速增長,早已讓道路、環境產生的詬病慢慢呈現於世,由此帶來的諸多問題也會在未來越演越烈,城市的發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質將受到阻礙。

以往數據顯示,沈陽市汽車保有量早已超過百萬輛,由於城市經濟發展,買車已不算什麼難題,但問題在於,雖然城市在不斷擴大,終究還是有界限的,這個城市究竟還有多少空間,能塞進多少輛車?我們還有多少資源來消化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而帶來的汙染,以及能源消耗?

與幾年前相比,早、晚高峰時間重點路段的擁堵時長已經超出不止一、兩倍,加上今年改修路段增加,入夏以來的幾場雨每每讓全城的交通陷入“沉睡”;即使以往暢通的渾南地區也會因一起小小的刮碰事故而瞬間陷入擁堵。反思一下,這與迅速增長的私家車族不無幹係。

對於“車患”的形成,有人一味的責怪政府,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駕駛人數量達到2.47億人,與2011年底相比,新增駕駛人1143萬人。新增駕駛人員如此之多,提示我們,不久的將來還有很多新車會上路。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殊不知,米多水少,再巧的主婦也煮不好這鍋飯。宏觀上說,汽車保有量的增加雖與政府調控有關,但從微觀上看,作為市民的我們並不是一點責任沒有。

對於每一個生活在沈陽的個體來說,在埋怨、牢騷生活質量差,心情不“美麗”的同時,是否應該進行反思,對於日益膨脹的城市交通我做了什麼?我還能做些什麼?

汽車市場的黃金10年

汽車市場由小變大,2010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比原先普遍預測的2015年提早了5年。

愈演愈烈的道路擁堵、空氣汙染、能源和土地短缺,為何卻難以阻擋國人擁有汽車的熱情?

從世界各國的發展規律來看,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是轎車進入家庭的起跑線,達到3000美元時,轎車將大規模進入家庭。我國已有相當多的城市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到了轎車進入家庭的快速發展階段。在許多大中城市,家庭購車已成為一種潮流。

從2000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到黃金10年。汽車保有量從1600萬輛攀升到1億多輛。汽車市場由小變大,2010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比原先普遍預測的2015年提早了5年。消費者、經銷商、車企和政府,都享受了車市迅猛發展帶來的紅利。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中國車市高速增長的時期已經結束,但微增長還將繼續。師建華認為,未來推動汽車市場發展的因素有五個:

一是宏觀經濟穩中求進,將給汽車工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著力擴大內需,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保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有利於汽車市場發展。

二是“改革紅利、人才紅利和城鎮化”三個紅利將支持經濟健康發展,同時也促進汽車發展。體製改革會激發企業創新精神,提高效率與實現公平。城鎮化紅利對汽車更為直接,曆史經驗表明,隨著城鎮化推進,汽車消費需求會呈現擴大態勢,市場空間更為廣闊。

三是汽車剛性需求依然強勁。一線城市剛性需求依然存在,廣大二三線城市和鄉村還存在很大需求。

四是汽車消費升級會推動汽車消費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