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總結,企業投資易受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的風險因素主要有十五種:戰爭風險、國有化風險、政黨更迭風險、缺乏政府間協議保障、法律政策差異風險、法律政策變動風險、宗教信仰差異風險、風俗習慣衝突風險、文化理念不同風險、利率風險、彙率風險通脹風險、國際運輸風險、自然災害風險、市場競爭風險。
“美國危機陰雲不散、歐洲深陷債務危機、全球經濟麵臨重構的外部環境下,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中所受外部風險顯著提升,需做好風險預警,正確識別並有針對地應對。”周密告訴記者,“在中國企業成批走向海外時,政府一直是引導、扶持和服務的角色。企業可能對機遇、風險不太清楚,政府可以提供這樣的信息,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對外投資國別(地區)指南辦公室’,商務部每年發布中國對外投資指南,提供165個國家的相關投資與合作的全麵介紹,包括經濟、市場、法律、政策方麵的情況。此外,企業遇到一些糾紛,政府可以通過政治的方式進行討論,雙邊高層進行交流或者簽署一些協議,雙邊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的協定,商務部有對境外投資管理辦法方麵的規定,商務部會提供這樣一些公共性的服務,可以通過這些方式來保障企業海外的利益。”
在傳統中國海外業務繁榮的非洲也開始提出經濟轉型,希望更多的高科技企業和金融機構進入非洲市場。僅僅依靠簡單的遷移模式並不足以構成外海投資成功的因素。在國家與全球大力強調產業轉型升級之時,“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不僅同樣需要主動參與到產業的轉型升級中來。
延伸閱讀
中國企業“走出去”出現新趨勢
紮根建廠,主流產品進入主流市場——
中國製造企業“走出去”總的來看經曆了從坐在家裏做外貿或OEM(貼牌生產)到通過並購或自己建廠的方式設立海外公司的過程。在南非、希臘和泰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代表華為和中興通訊的調研也顯示,這兩家企業經過十幾年的海外發展,已經進入國際主流市場,外籍員工占比、海外銷售占比等構成的跨國指數較高,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
集中安家,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打造“工業唐人街”——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建立中國企業聚集的境外園區成為近年來新的對外投資合作方式。在泰國泰中羅勇工業園看到,江蘇震雄銅業、深圳中集集團、重慶力帆摩托等一大批中國企業在這裏安家落戶,取得了良好的發展。
服務“走出去”,中資金融機構作用更大——
2000年,中國銀行成為首家在南非開設分行的中資銀行。目前,其客戶結構一半是當地企業,一半是國內“走出去”企業。
花旗銀行和彙豐銀行接近30%的營業收入、渣打銀行90%以上的營業收入來自新興市場。繼歐美發達國家銀行率先走向世界後,中國金融業也將重複它們的發展曆程,通過加快國際化分享新興市場的成長紅利。
承擔社會責任,在融入當地發展中走互利共贏之路——
中興通訊進入泰國市場之前,泰國是東南亞為數不多的未提供3G網絡的國家,用戶無法高速上網、視頻通話。2010年,泰國第一大移動運營商AIS和第三大移動運營商BFKT均選擇中興通訊為其3G設備供應商。中興通訊全麵提升了泰國國家通訊水平,並為當地免費培訓了數千名通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