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可以學得嗎本書主要回答了三個問題:做什麼,敢不敢做,如何確保成功。第一、第二、第三章回答了第一個問題,第四、第五、第六章回答了第二個問題,第三個問題是這本書乃至白手創業講習班,都想試圖解答的問題。講習班有四個課題:1.白手創業方法;2.如何做人做事;3.對人的準確判斷;4.如何把企業做大。限於篇幅,本書主要講了白手創業方法,其他三個內容隻做了簡單介紹,好在行文中也大量談及,隻要用心,就會有所體會。
創業可以學嗎
創業可以學得嗎?答案是肯定的,當然可以學得——通過係統的學習來獲得成功。
天才人物是難以學得的。比如李白和杜甫,李白號稱“詩仙”,杜甫號稱“詩聖”,哪個更具有天才般的想像力?讀一讀就知道了。“噫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他寫《蜀道難》的時候,根本沒有去過蜀地。而杜甫呢,同樣傑出,就是沒有李白那麼狂放,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鬥酒詩百篇的海量。他是喝酒的,也有喝酒的豪邁氣象,比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但更多的詩歌是沉鬱頓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曆來稱李杜,把李白放在杜甫前頭,是有根據的。到了清朝中後期,文壇出現了一種新的風氣,把杜甫排在了李白之上,這是為什麼?李白的詩幾乎完全得於天生,學不來的,中國浪漫主義的泰鬥就在屈原、李白那裏盡了。杜甫的詩卻是可以學的,即使達不到那樣的高度,但可以讀,可以學,可以針砭時弊。
這種倡導杜甫的詩可以學得的方法和態度,完全適用於創業活動。學習主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通過學習來了解創業四道路和創業三階段,以確定哪種創業道路最適合自己,對創業形成理性的認識和思考;另一部分就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企業去學習,或者直接向市場學(一邊調查一邊學,調查越深入,學得越多),到條件成熟就開始創業。
絕大多數創業者不曾去學習如何創業,因為沒有地方學,他們是自學成材的,在工作中學,在市場中學。一個人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一直在學習,很容易成為合格的員工,學習的目的是找到好工作並勝任好工作。如果他們一直在學習“如何創業”,他們將怎麼樣?成功率又會有多高?
本書的目的即在於此。請看創業四道路圖,其中專門去學習,成功率高達100%。與先前的工作相同的成功率為94.7%,是他所在的企業在教他,他默默地觀察,默默地學。
本書倡導的學習,其中心內容就是創業四道路。它不僅揭示了創業成功的規律,更可以幫你找到適合你自身特點的創業項目。並且你還可以發現,如果遵循了這些規律,當你找到創業項目時,也就找到了確保創業成功的辦法,兩者其實是一體的。創業四道路圖清楚地劃分了每一種創業方式的成敗可能性。“對人的準確判斷”、“正確地做人做事”這兩大課程,是幫助大家更好地完成創業,也可以學得。有37%的人肯定地說,他們在創業過程中學會了正確地做人做事。“企業如何做大”隻靠學就不夠了。向杜甫學,肯定可以成為詩人,但能成為詩聖嗎?還需要其他很多要素。本書隻給出了若幹建議,最終要靠自己努力。
學習是一項終身不間斷的工作。不要把學習誤解成“一味讀書”,那是有害的,盡信書,不如無書。離開學校之後,除專業知識、技能之外,就是學習如何做人做事,這是沒有止境的。隨著人的認知能力的提高,對很多事情的認定和判斷就會發生變化。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就是人在不同的年齡段對事物的不同認知的結果,是認識越來越深入的結果。惟有不斷地向社會、向市場、向生活學習,向你所處的外部環境學習,你的認知能力才能得到不斷提高。如果你覺得你已經滿足了,自然就可以不學了——常常你的企業和你的人生就徘徊不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