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影博士的《全球研發網絡: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的空間結構研究》一書正是對這一主題的深入思考,以全球研發網絡的概念來詮釋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的空間結構,理清跨國公司全球研發活動的空間組合關係,由一而多,由點而網,由靜而動,由實而虛,從而把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的空間現象統一到動態兼容的研究框架之中。
作為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空間結構的全球研發網絡就是以跨國公司研發活動密集區域為節點、以公司組織渠道和區域能量交換為連線,在全球範圍內組成緊密聯係的、開放互動的地域係統。其空間成長過程得益於跨國公司與國家(地區)的共同作用,是公司的研發組織形態與區域的研發創新能力在地域空間上的耦合和反映。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跨國公司,在擴散力的作用下尋求全球研發投資區位,又在集聚力的作用下在某些優勢區位聚合,而地域化和國際流的力量又決定著全球研發投資的集聚區域在跨國公司全球研發網絡中的位勢能和影響力。
對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空間結構的研究,本書從全球研發網絡的空間實體構成和空間關聯效應兩個層麵著手:首先,運用SPSS數據統計處理軟件,對84個樣本國家(地區)、27個指標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將與跨國公司研發投資相關的眾多因素提煉歸納為綜合實力、研發環境、市場規模三個主因子,按照因子分析的綜合得分將全球國家(地區)分為五個層次,即核心區域、高密區域、中密區域、低密區域和弱勢區域,廓清了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空間結構的等級規模體係,並借助ArcView GIS技術使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的空間格局和發展趨向更加直觀;其次,以“流”空間來展現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空間結構各等級體係之間的關聯效應,指出跨國公司全球研發網絡在空間關聯上表現為各種研發要素“流”在區域上的集聚、疊加和擴散,通過聚散效應、相鄰效應和傳輸效應實現全球研發網絡的空間經濟聯係,加快資金、人才、信息等研發資源的全球配置以及技術、專利、產品等研發產出的全球移轉,從而將跨國公司全球研發網絡的空間作用和空間關係體現在抽象的“流”空間中。
祝影是我指導的博士研究生,在她三年的博士生涯中,她一直跟隨我在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這一研究領域刻苦鑽研,表現出相當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本書脫胎於其博士論文,思維獨特、邏輯縝密、結構嚴謹、文筆流暢、將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的地理研究從點狀和麵狀的區位選擇和區位模式推展到網狀的空間結構問題,在研究內容和研究思路上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理論性,是對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區位研究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作為她的導師,喜聞該書付梓,我感到莫大的欣慰,提筆作序,其間的讚許和肯定無需贅言,更有殷切希望,希望她在這一領域再結碩果,為經濟地理學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華東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經濟係 教授、博士生導師、係主任
杜德斌
2006年秋於麗娃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