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主席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此話千真萬確。無論如何,我對中國崛起充滿信心,理由之一是,我們中國人普遍而言,還是有耐心的。以明恩溥在《中國人的素質》中的一段話與讀者共勉:中華民族這種無可比擬的忍耐一定用來完成更崇高的使命,而不隻是咬緊牙關,忍受一般的生活之苦,甚至忍受活活餓死的苦難。倘若適者生存是曆史的教導,那麼我們可斷言,這個民族有此恩賜,並加以非凡的活力為背景,一定會有一個偉大的未來。
世界是無奈的,但畢竟還有希望——尤其對中國而言。
作為對現存世界體係的反應,中國道路被該世界體係所定義;但恰恰也因為這一點,中國道路也因此給我們帶來希望:一種顛覆現存格局的可能性。沒有理由認為,一個人當上老大,就永遠是老大,或者老大的位置可以由老大指定繼承。在江湖中,最終放倒老大的,永遠屬於那些與現存江湖秩序若即若離的高手,雖然因此而飲恨殺羽的也不在少數。
回望世界體係過去幾百年的曆史,中國道路算得上挑戰霸權經驗的集大成者。後發現代化國家利用強政府來推動經濟發展,中國有了;前蘇聯模式中借助黨組織來整合社會和經濟力量全力以赴實現設定的目標,中國也有了;而美國模式中把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手段的做法,中國現在也有了。除此而外,更何況有幾千年留下的中國式的政治智慧與龐大的人力資源。
若橫向來看,中國道路所以區別於現存世界體係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四項基本原則。它對於中國的政治穩定與經濟發展,有著莫大的幹係。在這個江湖中,最終開山創派的,絕不可能靠單單指靠人家的技擊之術,而必然有自身的絕技。一些自由主義者看到中國目下一些不盡如意的地方,就自覺不自覺地歸咎於四項基本原則,反而對四項基本原則給中國帶來的諸種好處,卻選擇性地失明。
1965年毛澤東重上井岡山時談論天下大勢:“中國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會曆史長,地區發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國主義弱肉強食,搞得民不聊生,實際上四分五裂。我們這樣的條件搞資本主義,隻能是別人的附庸。帝國主義在能源、資金等許多方麵都有優勢。美國對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既合作又排擠,怎麼可能讓落後的中國獨立發展,後來居上?過去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資本主義道路,我看還是走不通。”後來居上,後來居上!隻有懷抱後來居上的理想,才明白中國道路的必然性;而中國道路的未來,也就在後來居上。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江湖中持續幾十年的一場爭霸戰以美國的勝利而告終。當時有學者撰文寫道:曆史終結了,終結於資本主義。
想當年,這話說出來時,美國的臉上是何等的意氣風發。此後,美國頤指氣使,指東打西,在世界範圍內,將單邊主義發揮得史無前例;隻見得美國定義的自由、民主和人權在昂首闊步,光芒四射,腳下卻是一攤攤散落於南聯盟、阿富汗、伊拉克各國的鮮血。這個世界,仍然是一個江湖,仍然會有恩怨情仇,仍然會有武林爭鬥。
曆史將終於此種江湖嗎?我堅信不會。強權雖然在執行它的正義,但它的正義,絕不是唯一的正義,更不是永恒的正義;更何況,江湖中存在著顛覆強權的力量;更何況,強權的行徑在激發這種力量。
曆史還在繼續,因為有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