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 傳統產業及行業優勢 ┃ 現代經濟潛力 ┃
┣━━━━╋━━━━━━━━━━━━━━━╋━━━━━━━━━━━━━━┫
┃哈撒克 ┃傳統綠洲農業和幹旱草原畜牧業 ┃棉業及名、優、特農產業 ┃
┃回族 ┃商業、傳統手工業 ┃第三產業及特色工藝品製造業 ┃
┃藏族 ┃草場畜牧業、畜產品手工加工業 ┃草場畜牧業及畜產品 ┃
┃保安族 ┃傳統鐵器製造業 ┃鐵器手工藝品製造業 ┃
┃撒拉族 ┃傳統商業服務業 ┃第三產業 ┃
┗━━━━┻━━━━━━━━━━━━━━━┻━━━━━━━━━━━━━━┛
資料來源:引自《民族與發展》(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2000)。
(2)民族經濟互補。長期以來,甘肅民族地區各民族之間具有特定的經濟互補關係與民族傳統技術聯係,這是經過千百年來演化發展的結果。然而,由於忽視甘肅少數民族文化、經濟聯係特點,打破了當地少數民族的經濟互補與傳統技術體係,致使生態環境遭致嚴重破壞。例如,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曾迫使擅長經營牧業或林業的藏族和部分裕固族改變傳統民族生產技術體係,在最不適宜農耕的地帶從事旱地農業,並鼓勵漢族、回族、撒拉族等原來擅長經營農耕的民族,紛紛上山開荒從事並不熟悉的旱地農業,打破了曆史上形成的民族傳統技術體係以及各民族之間經濟的互補關係,從而造成各民族共同爭奪坡地資源與林地資源,加劇了森林砍伐與陡坡開墾,形成大麵積的水土流失,造成生態環境嚴重退化。20世紀50年代以前,森林以及宜林地基本上均由當地少數民族直接所有、直接經營。森林產品一部分供本民族消費,另一部分則通過族際之間的傳統關係轉化為商品。20世紀50年代以後,國家由於沒有明確森林經營產權,特別是沒有明晰自古就由少數民族長期經營的人工林區產權,隻是在法律中規定森林歸國家所有,但國家卻沒有力量經營,致使人工林區經營混亂,非人工林區實際上也是處於經營失控狀態。這樣在國家法律和政策的製約下,原先經營人工林的少數民族就失去了經營權,森林資源憑借各級行政命令可隨意調用,既不付任何代價,又不承擔任何責任,以至於大麵積的森林遭到毀滅性的破壞。20世紀80年代以來,推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盡管使甘肅廣大少數民族農牧民積極性充分發揮,農牧業有了質的飛躍,但是這一經濟製度隻是從內地漢族聚居地區的機械移入,無論是農村股份合作製改革,還是農村產業化、鄉鎮企業發展,並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甚至在部分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還出現了經濟倒退現象,更加劇了其貧困狀況以及少數民族的邊緣化程度,究其原因就是機械移植內地漢族聚居地區的生產組織製度,忽視少數民族之間以及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固有經濟聯係。
(四)甘肅少數民族文化與現代化大生產的不協調之處
甘肅少數民族現代化過程中的民族地區傳統民族文化體係,雖然大多是適應高度封閉的草原遊牧經濟、小農經濟和自然經濟形成的寶貴曆史文化遺產,但是其中也存在著許多與現代化發展進程不相適應的因素,成為阻礙民族現代化發展的障礙。這些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文化障礙。甘肅少數民族長期形成的與原始宗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蘭教文化、農耕文化、遊牧文化等相適應的價值觀、財富觀、職業觀和生產、生活方式,使得甘肅民族地區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麵臨著比內地漢族聚居地區更大的發展阻力和障礙。如土族、裕固族的“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的原始平均主義價值觀,哈薩克族、蒙古族、藏族等遊牧民族“牲畜就是財富”的實物財富觀,藏族等民族“重農牧、輕工商”的職業觀,均是同現代市場經濟建立基本準則相矛盾的方麵。這就不僅在同其他地區、其他民族進行經濟交流、文化交流時麵臨著更多的語言文字、民族習慣、宗教習俗等文化障礙,而且還使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經濟利益衝突很容易以民族糾紛和宗教糾紛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如何處理好漢族與少數民族、自治民族與非自治民族的關係問題,以及民族地區內部自身的協調問題、民族地區與內地漢族聚居地區的發展協調問題,對於確保民族地區自身乃至中國社會長期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消費意識。《世界文化報告1998》指出:經濟增長不僅僅由政治和經濟機製所決定,而且也由文化因素如對節儉的態度等所決定。甘肅少數民族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形成的民族文化特征,通過語言文字、社會習俗、飲食習慣、節日慶典、民族意識、宗教信仰等文化形式表現出來,深刻影響著消費意識,進而影響經濟發展少數民族大多民風淳樸,與世無爭,知足常樂,但是其中一些陳規陋習如送禮、喝酒、奢辦婚喪嫁娶等活動,過多地消耗了並不豐富甚至資源稀缺的社會財富,製約了擴大再生產能力,嚴重影響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一些經濟落後的甘肅少數民族貧困地區,除各民族的共同節日外,少數民族自身還有許多節日慶典,這就意味著有更多的消費支出。此外,一些少數民族用於宗教信仰和多神崇拜的消費一般占年均收入的10~15%,殺牲祭鬼現象仍很盛行;一些少數民族,喪葬禮儀之多,耗資之大,令人瞠目,如裕固族喪禮一般要花上千元甚至萬元錢,購置喪葬用品、請喇嘛念經、布施寺院,這往往使喪家輕者負債,重者傾家蕩產。
民族地區農村勞動力跨省區流動情況(1998年)(表5)
┏━━━━━┳━━━━━━┳━━━━━━┳━━━━━━┳━━━━━━━━━━━━━━━━━━━━┓
┃ ┃ 農村 ┃跨省 ┃跨省 ┃流出率(%) 流入率(%) ┃
┃ ┃ ┃ ┃ ┣━━━━━━┳━━━━┳━━━━┳━━━┫
┃地 區 ┃勞動力 ┃流出 ┃流入 ┃ ┃全國 ┃ ┃全國 ┃
┃ ┃(萬人) ┃(萬人) ┃(萬人) ┃數值 ┃ ┃數值 ┃ ┃
┃ ┃ ┃ ┃ ┃ ┃排序 ┃ ┃排序 ┃
┣━━━━━╋━━━━━━╋━━━━━━╋━━━━━━╋━━━━━━╋━━━━╋━━━━╋━━━┫
┃內蒙古 ┃606.9 ┃ 16.48 ┃ 4.56 ┃ 2.72 ┃ 17 ┃ 0.45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