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到這裏的第四天了,在這裏的每一天中都會發生一些令人難忘的事情,相信這些都將成為大學時代中最美妙的回憶。
今天我組的目的地是住在山上的苗寨。由於苗族的曆史地位,注定著他們險惡的居住環境。傳說,這個村的苗族主要分為白苗和歪梳苗兩大係。白苗祖先們向來和漢人交流,關係較為融洽,所以他們與漢人雜居,住在交通較為便利、地勢較為平坦的山腳下。反觀歪梳苗,他們世代被漢族所歧視,祖先時代就被漢族趕到了山坡上居住。而今,我們所看到的住在半山腰上的農家,全為苗族人。正是曆史的原因,造就了他們現今的生活困境。要想下山,就隻有一條崎嶇的羊腸小道,一旦出現了冰凍或是下雨天,人們就很難下山。
在偏遠山區,苗族的生活狀況依然大大低於平均水平,且被其他族人所不屑。骨子裏,有些人還是覺得苗族人是野蠻人,應低人一等,在生活習慣上更是大大的不讚同。
記得有人告訴我說:村裏麵有個40歲左右的男人,因為家境貧困,地區偏遠,至今還娶不到媳婦,家中老母為此非常著急。於是,有好心人介紹了一個女孩子,雙方一見麵大為讚同。等到談婚論嫁之時,才發現這個女孩子是苗族,男方母親極力反對,即使讓兒子一輩子打光棍,也不願娶苗族媳婦,要不就會被村人所不容,這門婚事就由此而告終。
可以看出,在當今時代也會有這種事情存在,那苗寨的貧困就不足為奇了。在那裏訪問時,我們盡全力地使自己的方言清晰明了,但是仍然還有很多年輕的女子聽不懂我們在說什麼。她們說:“你們說的是普通話,我聽不大明白。”
她們不識文化,也許走得最遠的就是到縣城裏趕集。但連趕集也很少,常年蝸居於此,對外界更無從知曉。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唯一的念頭就是一家人能填飽肚子即可。
苗寨之困,並不僅僅在於曆史的原因,讓他們陷入了惡劣的生存環境,更重要的是自身的認識,把他們打入了貧困的深淵。
(張玉2007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