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農民的最大問題。直到最近幾年,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障製度的出台,農民才真正得到了切實的利益。每個人每年交20元的合作醫療費用,就可以根據看病的情況得到報銷。鄉鎮醫院最多可以報銷70%的醫療費,縣級醫院可以報銷60%,廣大農民的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切實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新農合消除了農民看病的後顧之憂,真正在醫療保健方麵為廣大農民減輕了負擔。
在調查訪問中,農民最滿意的就是新農合政策。以往,傷風感冒去買點藥打點針,他們就覺得花銷太大。很多時候,因為承受不了醫藥負擔,小病都是寧願忍受病痛,卻舍不得花錢去醫治,很多病都是小病拖成了大病。現在,農民幾乎每家每戶都參加了新農合,看病大部分的錢國家報銷,自己隻花少部分的錢。
在新林村,還出現了另一種現象。這個村位於普定縣城城郊,交通條件比較好,經濟條件遠遠高於其他兩個行政村。這裏的農民,經濟狀況都是比較好的。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這裏出現了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富貴病”。有些農民反而覺得,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卻加重了看病的負擔。因為有合醫報銷,看病的次數和頻率都有所提高,本來以前不去看的病,不用花錢的病,現在都得花錢去看病了,所以他們覺得負擔增加了。
然而,在農村,醫療方麵還存在著另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農村醫療機構的建設問題。現在,每個行政村都有村衛生室或者鄉鎮衛生院,農民可以就近去看些小病,不僅方便了看病,而且可以隨時解決一些農村的疾病急診突發問題。可是,村鎮衛生醫院仍然是醫療設備和醫療水平相對比較差,醫療條件比較簡陋,隻能治療一些小病。而且,村裏的醫務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不高,甚至出現醫療事故,讓農民們產生不信任的感覺,寧願到縣醫院去看病。在長田村就出現過這種情況,村醫務室的醫生給小孩打針,把孩子打暈了好幾次。從此,村民們買藥到村醫務室去買,但是輸液打針都不敢去最近的村醫務室,寧願花錢到縣醫院去治療。所以在農村,醫療機構和醫療水平都有待提高。
(龍成丹2007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