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早上七點鍾左右,大家都起來了。吃過早餐,開始了真正的挑戰——到農戶家去訪問。我們分成了幾組。每組有一個帶隊教師。我們這一組有六個人。
吃完早餐,我們這一組就到了長田。然後兩個人一組,進入農戶家進行調查訪問。我的搭檔是龍成丹,開始時,她記錄,我問。我們問的第一家還比較配合,也比較客氣和熱情,家裏有點葵花子,都拿出來了給我們吃。隨著交談的進行,我們知道她家小孩比較多,除了自己的孩子,還幫叔叔家養育了兩個孩子,負擔確實比較重。地裏的糧食隻能吃半年,其餘的隻能靠打打零工買糧吃。除此之外,生活用水也比較困難。我們去的時候,正值枯水季節,缺水比較嚴重,要到大約一千米的地方挑水。因為丈夫外出打工,所以她既帶孩子,又要挑水。不知不覺中,訪問就接近結束了。臨走時,她無論如何要留我們吃飯,好說歹說,才讓我們走。
結束第一家,我們又繼續去了另外一家,情況大抵差不多。這第二家就他一人在家,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小夥子二十歲出頭,但看起來像比實際年齡要老。他不停地跟我們訴苦,以為我們是政府派來的,要求我們把他的情況上報。我們解釋,說我們不是政府派來的,此次調研隻為學術研究。這一次,圍觀的人也比較多,你一言,我一語,搞得情況有點複雜,很多人都搶著回答,一個問題有多種答案。最後,我們不得不終止訪問暫時離開,等人散了再回來。訪問完這家,接到楊老師的電話,說回去開會總結。
晚飯過後,大家坐在院子裏開會,交流各自在訪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是如何處理的。不會做的,由老師當場解決。由於剛開始,同學們遇到的問題都比較多,很多都具有代表性,也都是在訪問過程中經常碰到的問題。
經過大約兩個小時的討論,本次會議才圓滿結束。以後依然也開會,但時間越來越短。
1月21日,吃過早餐,我們又要繼續頭一天的工作,隻不過要去一個更為遙遠的地方——岩上。也就是這裏,成了我們在長田行政村的工作陣地。
在今後的幾天之中,天天都是來這裏訪問。
去岩上,要先過長田自然村,然後還要走一段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的山路,大約有一個小時的行程。行程雖然遠一點,但大夥一起說說笑笑,不知不覺中便到了,我們兩人一組進入了農戶家進行調查。
這天的調查較前一天而言,又多了一些難度,因為這個村的居民大多是少數民族。交流上,要困難一些,有些問題要重複兩遍甚至更多,才能得到答案。當初,我們得知這個村的居民是苗族時,心裏有一些擔心。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少數民族特別是苗族,性格有些彪悍。但訪問過後,我才知道我錯了,實際情況大大地出乎我的所料。他們雖然貧窮一點,但特別的淳樸和善良,而且熱情好客。記得我們訪問完第一家後,在他家吃午飯,他家不停地給我們夾菜,添飯,搞得我們過意不去。吃完臨走時,我們給錢,他無論如何都不收。最後,在我們的再三堅持下,他才勉強收了一個人的錢。
隨著訪問的進行,我們對問卷的設置已大體熟悉,知道什麼樣的問題該怎麼問,速度和質量都比前幾次好得多。開始時,每訪問一家人大約要用兩個小時。現在,一般的都在一個小時的光景。
這天的調查很順利,到了下午三點半時,我們基本就完成了任務,和老師彙報後大家就回去了。結束後,大家就聊聊自己這一天中的感受,以及在訪問過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等待著晚上的晚飯。最讓同學們期待的可能就是這頓晚飯了,因為有些同學是早上吃粉或麵條去的,中午又為了節約錢沒有在農戶家吃午餐,晚上回來時早就饑腸轆轆了。所以,晚飯時就覺得飯菜特別好吃可口。實際上,在長田的夥食確實不錯。到了下大壩時,這種體會就更加凸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