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胸中的火焰一直保持燃燒
國際
作者:翌安
出席本次圓桌會議的是六位在美國熒幕風頭正勁的男演員,他們圍坐在一起,如多年老友般分享悲催的試鏡經曆,唏噓感歎少不更事的魯莽,追溯改變他們演藝事業的轉折點——明明是場專業訪談,不知為何竟做出了集體心理治療的味道。
《好萊塢報道》:回首你們的演藝之路,哪個階段是你們最困難的時刻?
傑夫·丹尼爾斯:沒有工作,或者是有工作沒收入。我真的什麼活都可以幹。在那段日子,你知道自己有能力,也知道一起合作的人都很好,但就是得不到機會。
凱文·貝肯:想當初我站在紐約百老彙大街路口,身無分文,身邊站著懷有身孕的妻子,那一刻我真的慌神了。我對妻子說,真想不到我居然會去拍一個地下爬出怪蟲子的電影(指1990年的科幻喜劇《異形魔怪》)。那大概就是讓我終生難忘的人生低穀。
曼迪·帕廷金:別說,我挺喜歡那部片子的。
丹尼斯·奎德:“我什麼時候能有工作”,我想這種不安全感我們都有過。我最慘的時期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處於而立之年的轉型期,要放棄一些原來的角色類型,嚐試其他角色。想做好一個長期事業,就要不停地重塑自己,而轉型期往往是最難熬的。
約翰·斯拉特裏:我剛入行時很難,隻要有工作我就會去,有一段時間我甚至來不及思考究竟應不應該接下一項工作。沒人給我建議,隻能獨自摸索。等撞到了南牆,我才發現根本不該那麼委屈自己,我會對自己說:“好吧,下一次我會考慮清楚。”
曼迪·帕廷金:我也做出過一些並非發自內心的決定,但事後證明正是這些奠定了我人生的基礎。70年代,我在百老彙演完《艾薇塔》(Evita)之後,他們把我介紹給《雨中曲》的主演金·凱利(Gene Kelly),凱利自己的西洋鏡電影公司(Zoetrope)那會兒正要拍一部電影。我去找他,隻見到一個禿頂胖子坐在大班台後麵,哪有《雨中曲》中令人歎為觀止的舞蹈之王的風範?直到他開口說話我才確定他就是凱利,他說:“孩子,記住,成功教不會我們任何事,他們頂多拍拍你的肩膀讓你繼續前進,真正成就我們的是失敗,每一次重重跌倒、手忙腳亂、輾轉難眠,才能讓我們完成夢想。”所以,對於那些曾經讓我憂心忡忡的錯誤、違心的決定,我得說,也許沒有它們就沒有今天的我。
《好萊塢報道》:寇瑞,《紙牌屋》讓你一炮而紅,接下來準備做什麼?
寇瑞·斯托爾:希望能借老天眷顧,做我做點想做的事。我希望能和我喜歡的人一起工作,演我喜歡的戲。不想刻意安排,我也知道這很難,因為周圍有無數聲音在勸我早作打算,很多人跟我說諸如“接下這份工作能讓你怎樣怎樣”的話,但我覺得時刻盤算著下一步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有可能丟了西瓜撿芝麻,對吧。我剛入行,什麼還都不了解呢。
丹尼斯·奎德:一點不錯。真讓我嫉妒。
傑夫·丹尼爾斯:聽從自己的心。今天我們之所以都坐在這地方,是因為我們都有足夠的天份,沒有被體製打敗。要知道,這一行也許沒有常青樹一說,但吉米·史都華(Jimmy Stewart)、斯賓塞·屈塞(Spencer Tracy)和彼得·塞勒斯(Peter Sellers)這些偉大的演員仍然受到了影迷幾十年的擁戴,我想那就是我的目標。天道酬勤,最重要的是認真做好眼前的每件事。
丹尼斯·奎德:剛開始時,上表演課程隻是因為想當演員,想了解如何才能深入角色。我說的不是單純為了工作而表演,而是當你拚命想成為演員時,胸腔裏會有團火熊熊燃燒。如果你運氣夠好,開始小有名氣,那麼錢、家庭、事業等等更多選擇會紛至遝來,想保持當初那團火是很難的。我每過一段時間都要把它重新點燃一次,無論如何,這團火一直都在,我覺得是我最大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