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全家脫口笑》的第二個版塊,是類似於《我愛我家》的家庭情景喜劇。各個文化大省通常都有一個可以代表當地人生存狀態的符號家庭,比如北京有《我愛我家》,東北有《東北一家人》,湖南有《一家老小向前衝》,廣東有《外來媳婦本地郎》;而江蘇雖然之前出現過“親親愛愛”、“楊阿姨老張”等在江蘇本土頗具影響力的喜劇角色,但一直都在單元劇中出現,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在地麵頻道的周播節目競爭力漸弱的形勢下,再依賴周播節目推出有影響力的角色明星難度太高。而《全家脫口笑》利用日播平台做了這麼一件事,它塑造了一個江蘇本土的喜劇典型家庭,希望用江蘇老百姓的話說江蘇老百姓的事,用江蘇老百姓最熟悉的場景,演繹江蘇老百姓最在意的事情。在此之前,之前提到的這些情景喜劇或欄目劇,要麼是季播,要麼是周播,而《全家脫口笑》一周五檔,是準日播,而且實實在在的24分鍾,是一集情景喜劇的標準時長。這個體量在內地的電視圈尚無先例。節目組希望《全家脫口笑》可以後來居上,節目構建的一家人可以成為江蘇人心中的民生文化符號。
《全家脫口笑》的第三個板塊是互動遊戲板塊。每期一個普通家庭來到節目中,與第二個版塊的喜劇家庭進行遊戲PK。這個環節有兩個亮點,首先,遊戲本身都是一些在家庭裏就可以做到的小遊戲,比如“風和日曆”,就是用蒲扇扇日曆,看誰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扇到主持人要求的那個日期。這些小遊戲不僅吻合節目設置的家庭環境,而且電視機前的觀眾看完了覺得好玩,立即就可以在家中找到道具,自己練習,非常具有貼近性。其次,每個參與家庭本身雖然出身普通,但一定都有特別閃亮的點,比如“南京小拉舞創始人”家庭,“南京最火的麵館”家庭,“一家三口大胖子”家庭等等。
目前晚間各大衛視的綜藝節目都是大投入大產出,而省級地麵頻道在各項投入上不可能與衛視的大節目、大項目抗衡,省級地麵頻道的節目組必須要整合我們可以利用的資源,選擇貼近省網觀眾的切入點,才能有區別於衛視模式的生存空間。江蘇綜藝頻道通過《全家脫口笑》整合這些資源,強調本土化、貼近性,發揮編導的想象力和創作能力,力求把《全家脫口笑》打造成為一檔觀眾喜歡、業界認可,可以為觀眾解壓、傳遞幸福感和正能量的晚間伴隨式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