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熱點問題篇(6)(3 / 3)

國際油價大跌還給非傳統能源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一方麵,油價下跌會削弱各國發展替代能源和提高能效的努力。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原始動力源於對化石能源價格不斷高漲的預期,油價大跌使高成本的清潔能源麵臨生存危機。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決定,從2015年起大規模取消對太陽能項目的扶持。另一方麵,油價下跌還會危及高油價下才能達到盈虧平衡的深水、北極和頁岩油氣投資,不利於未來的能源供應。著名能源谘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預計,美國大部分頁岩油生產商的收支平衡點是油價在75美元/桶,油價大跌對美國頁岩油開發的影響將逐漸顯現,頁岩油產業麵臨的壓力增加。據花旗集團分析,美國頁岩油開采成本為40-80美元/桶,油價降至70美元/桶會使產出增長放緩,降至50美元/桶會導致產量大幅下降。同時,在力推頁岩油氣的共和黨贏得美國中期選舉後,低油價有助於減少國內阻力,加速其推動放鬆美國油氣出口管製,從而支持美國頁岩油氣行業的擴張。

對於中國而言,油價大跌利大於弊。有利之處在於:一是能源進口負擔顯著下降。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接近六成,進口量已突破3億噸。國際油價每下跌1美元,可為中國節省20多億美元進口成本,油價下跌使2014年的石油進口費用下降約600億美元。低油價推動中國加速補充戰略石油儲備,並能帶動中國製成品和出口產品降價,刺激製造業複蘇。同時,價格低但汙染重的柴油等能源產品將因油價下跌而被加速淘汰,中國的空氣質量或能因之改善。二是為中國貨幣政策留出更多空間。油價下跌使中國麵臨的通脹壓力顯著減小,利率下調空間打開。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增速放緩,動力不足,貨幣政策靈活性增強有助於推動經濟盡快走出低穀。三是為中國加速能源價格體製市場化改革營造有利環境。美國《華爾街日報》稱,低油價使中國更容易讓市場力量在確定能源價格上發揮更大作用,從而改善大型國有能源企業低效支出的狀況,使之從原油成本下降中受益。然而,低油價對中國的負麵影響也不容忽視。一是對中國國內成本較高的油氣開發造成衝擊,影響中國東部老油田的生產運營。2014年第三季度,“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淨利潤普遍下滑,上遊環節收入下降是主因。二是可能減弱中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動力,不利於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而且,低油價對中國在頁岩氣、煤層氣、油砂、深海石油、可燃冰等非常規能源的開發上也將產生負麵影響。三是中國遭遇債務違約的風險上升。中國的能源合作對象國多數法製不健全,油價大跌致其收入銳減,財政困難,加之“石油美元”逆向流動導致國際流動性趨於複雜,信貸評級問題浮出水麵,中國遭遇債務違約的風險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