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產國,由於財政收入主要依賴油氣出口,油價下跌導致財政赤字惡化,引發貨幣貶值和資本外逃,債務違約風險上升。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以布倫特油價計),利比亞、沙特、安哥拉、俄羅斯、伊拉克、厄瓜多爾、尼日利亞、委內瑞拉、伊朗等國的預算平衡線分別在油價90、93、98、104、106、117、119、121、140美元/桶的水平。然而,總體來看,中東可保無虞。花旗集團稱,即使布倫特油價跌至80美元/桶(目前已大大低於這一價格),歐佩克國家年盈利也將從1萬億美元降至8000億美元,使其無法實現“阿拉伯之春”後增加的預算,並影響其償債能力。雖然如此,但多數中東國家原油開采成本極低,且在高油價時累積了巨額境外資產,這有助於其挺過本輪油價大跌。而且,低油價還有助於其搶占國際市場份額。俄羅斯則不容樂觀。據摩根士丹利預計,油價每下跌10美元,俄羅斯出口損失324億美元(占其GDP的1.6%),財政收入減少190億美元。2014年12月,隨著國際油價持續暴跌,俄羅斯盧布彙率一瀉千裏,俄羅斯央行被迫頻頻幹預,將關鍵利率從9.5%上調至17%,並多次動用外彙儲備穩定盧布彙率,導致俄羅斯外彙儲備迅速下降。按照當前趨勢,預計2015年俄羅斯經濟將出現3.8%的萎縮。此外,委內瑞拉、伊朗也麵臨嚴峻局麵。委內瑞拉已陷入嚴重通脹和經濟衰退,債務違約風險日漸顯露,已對多國債務違約。據IMF預測,2015年委內瑞拉通脹率將超過100%。據委內瑞拉中央銀行統計,2015年7月16日,委內瑞拉外彙儲備降至156.78億美元,是自199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15年1—7月,委內瑞拉貨幣玻利瓦爾貶值超過70%,貨幣危機進一步惡化。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堅稱無論油價如何下跌,也一定要保證民眾的社會福利,從而導致該國財政壓力驟增。同時,低油價令伊朗陷入兩難,國內強硬派借機發難,使總統魯哈尼的溫和改革政策舉步維艱。
就行業而言,石油部門無疑是最大的受害者。據統計,此輪油價下跌使全球石油行業年度損失高達1.6萬億美元。原油是“大宗商品之王”,價格走勢牽動其他大宗商品,因而低油價加劇了大宗商品市場的低迷。低油價可減少農機、化肥、礦山開采和金屬冶煉成本,農礦業和冶金化工產業有望從中受益,從而進一步壓低糧食、鐵礦石和有色金屬、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當前,糧食、鐵礦石、煤炭等的價格都已大跌至金融危機時期的水平,甚至更低。
國際油價大跌的地緣政治影響不容忽視。一方麵,當前一些地緣政治僵局有可能得到緩解。油價大跌使俄羅斯、伊朗等西方秩序挑戰者底氣漸失。石油收入下降將放大歐美因烏克蘭危機對俄製裁的經濟打擊力度,製約其對抗主動權。歐盟在與俄羅斯的能源博弈中將占據上風。伊朗被迫在核談判中通過讓步來換取西方取消製裁,以便出口更多石油來彌補收入損失。另一方麵,低油價將加劇產油國的社會動蕩,可能會引發新的地緣政治事件。部分產油國政經體製脆弱,石油收入下降不但會惡化其經濟,更可能會破壞社會穩定,引發政局動蕩,導致政府下台或國家內亂,並在周邊地區引發連鎖反應。在尼日利亞、委內瑞拉等國這一風險尤為突出,而諸多加勒比海國家依賴委內瑞拉的石油經援,從而易引發連鎖反應。
油價大跌擾動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在財政政策領域,一方麵,產油國將加快預算和財政計劃調整。墨西哥已修改2015年聯邦預算法案,削減財政開支。同時,產油國從國際資本市場大規模抽離“石油美元”,以滿足本國財政支出或償債需求。法國巴黎銀行稱,原油出口國的“石油美元”20年來將首次出現逆向流動。另一方麵,新興經濟體借機加速削減能源補貼,以此邁出結構性改革的第一步。2014年10月以來,印度、馬來西亞、科威特等國先後宣布削減燃油補貼,推進市場化改革。在貨幣政策領域,一方麵,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貨幣政策進一步承壓。低油價勢必加劇通貨緊縮,不利於主要發達國家實現2%的通脹目標。2014年10月底,日本央行突然擴大資產購買規模,油價大跌帶來的通脹下行是其重要考量因素。歐洲央行也自2014年9月底大規模購買資產抵押證券和擔保債券,以對抗日益嚴重的通貨緊縮。美聯儲的加息步伐也受通脹預期不穩影響而變得更加不確定。另一方麵,新興經濟體在經濟放緩之餘獲得更多下調利率的喘息空間。摩根士丹利稱,為抑製通脹和防範資本外逃,印度和印尼曾大幅調高利率,油價下跌可減輕這兩個國家實施更多貨幣緊縮措施的壓力。由於通脹受控,韓國央行也將基準利率下調至四年來的最低水平。此外,受國際油價大跌衝擊,全球流動性料將更趨複雜。“石油美元”循環減弱,歐日央行相繼“放水”,美聯儲加息預期曖昧不明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國際資本的來源和流向將更加多變,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勢必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