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熱點問題篇(8)(1 / 3)

2.水資源危機嚴重威脅糧食安全

農業生產雖然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但對人類而言不可或缺,而且糧食危機已經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呈現。由於缺水,非洲很多地區糧食連年歉收,該洲現在每年約200萬人死於饑荒。同時,由於水資源受到汙染,被汙染的水灌溉農田後,其產出的糧食同樣會引發各種疾病。在日本、美國、歐洲都出現過由於水汙染導致糧食汙染而引起的嚴重疾病。如日本的水俁病(汞汙染)、骨痛病(鎘汙染)等公害病,就是由此引起的。更嚴重的或許還在後頭。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到2030年,農業必須養活的人口將增加到80億;同期,嚴重缺水將導致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糧食主產區產量下降兩成以上。屆時,世界上將有40多個國家沒有足夠的水來生產養活本國人民所需的糧食。

3.水資源危機導致“生態難民”

近些年來,“生態難民”持續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缺水引起的。在人類發展史上,逐水草而居是人類的天性。今天,在人類背井離鄉的各種因素中,水的因素排在第一位,已經超過戰爭因素。由於水資源匱乏,非洲和中東地區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的難民遷徙潮。據聯合國統計,截至2012年,“生態難民”已經達到5000萬人,超過了二戰時的難民人數。到2030年,由於缺水,“生態難民”將達到2億人,新一輪民族大遷徙可能將再次出現。【37】

4.水資源危機威脅世界和平

圍繞水的爭奪很可能會成為地區或全球性衝突的潛在根源和戰爭爆發的導火索。國際上把流經兩個或以上國家的河流稱為國際河流。隨著人口增加和工業化、城市化,需水量日益增加,而過度開采、氣候變化、水汙染加劇等導致江河水流量越來越少。因此,國際河流流域國家對水資源的爭奪日趨激烈。全球流經兩個以上國家的主要國際河流有215條,由兩個以上國家共享的流域麵積占全球領土麵積的50%以上,美洲則占60%強。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這些國家對水資源的需求日漸迫切,水資源保障已成為這些國家政治、外交、軍事事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流域國家為了自身發展,極力爭奪國際河流的水資源。在約旦河、底格裏斯—幼發拉底河、印度河等國際河流流域,相關國家圍繞水資源分配產生了利益衝突。全球水危機下,圍繞國際河流水資源的國家利益博弈的背後,是民族生存的競爭,是國家發展的競爭,隻要水危機存在,這種爭奪將不可避免。吉爾吉斯斯坦曾在2000年中斷向哈薩克斯坦的供水,造成兩國關係緊張。在2008年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曾公開表示對中國加大在額爾齊斯河與伊犁河取水量的不滿。因此,在國際河流水資源分配中如何確保國家利益而又盡量避免衝突升級是相關國家麵臨的難題。

中東是世界上缺水最為嚴重的地區,那裏“水比油貴”,幾乎所有的中東國家都在鬧水荒。曆史上,五次中東戰爭幾乎都與水有關。20世紀五六十年代,阿拉伯國家進行約旦河改道計劃,以色列於1965年派突擊隊破壞工程,成為1967年第3次中東戰爭的前奏。20世紀80年代,以色列大舉入侵黎巴嫩南部,表麵理由是打擊巴勒斯坦遊擊隊,而實際上卻是覬覦那裏豐富的水資源。

2011年“阿拉伯之春”在中東一些國家引發的無政府狀態、恐怖主義、教派衝突、內戰和難民等問題被認為是中東國家麵臨的重大挑戰,分析家們的評論大多集中於政治和安全領域。而實際上,中東亂局背後更重要的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等環境方麵的因素在起作用。水資源短缺引發的災難性危機在中東地區已經迫在眉睫,成為引發戰爭和衝突的重要誘因之一。中東水資源專家認為,中東的缺水危機可能比“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帶來的災難性後果會更加糟糕和嚴重。

在沙特,20年前人們利用開采石油的技術來開采地下水,從沙漠深處抽出地下水來灌溉小麥,以此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如今地下水已經開采殆盡,沙特的小麥產量也已下降。為此,沙特利用石油財富在非洲的蘇丹和埃塞俄比亞投資農場,但這會抽取更多的尼羅河水,其結果是位於尼羅河下遊的埃及將會獲得更少的尼羅河水,讓本來已經脆弱的尼羅河三角洲更加脆弱。而尼羅河三角洲卻是埃及的重要產糧區,這將導致相關國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土耳其與敘利亞、伊拉克之間也因為水資源發生爭端。土耳其是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發源地和上遊國,土耳其在上遊地區截水築壩,嚴重影響下遊國的水量流入,從而引發土耳其與敘利亞、伊拉克之間互相指責對方違反有關水的國際公法。同時,伊朗與海灣國家之間也在為水資源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