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熱點問題篇(9)(1 / 3)

英國是較早利用“水金融”製度規避水權交易價格波動風險的國家之一,在農業領域,英國通過天氣指數及相關的保險產品,轉移水害包括旱災與水災等風險。在澳大利亞,也有值得借鑒的經驗。莫累河與達令河流域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流域,提供全國75%的灌溉。隨著兩河的日益枯竭,澳大利亞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綜合管理聯合體——莫累河與達令河流域管理委員會,對全流域120億立方米的水實行農業用水許可證製度,每年使用量不得超過100億立方米。農民隻有申請到用水許可證,才能“量水種地”,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42】

8.加大森林植被建設

全球應大力恢複森林植被建設,重新認識森林植被建設與水資源保護利用的關係。大氣降水通過森林的冠層與林下植被的灌草層的分配與固定從而滲透到地麵,在地麵上的水分通過枯枝落葉及草叢能夠層層被吸收及下滲到地下,形成地下水。當然部分水分會被蒸發返回大氣中,至於有多少降水能夠被滲透為地下水,則根據植被情況來確定。植被越豐富多樣,水分越容易被吸收。所以,森林生態係統是決定水分循環的基礎,森林的樹種及結構、林地土壤品質及地質地貌是森林生態係統的關鍵。因而恢複森林植被,種植滲透性強、根係發達的樹種及灌木草叢是重中之重。

森林生態係統通過植被及土壤的攔截、吸收,具有較強的蓄水能力,1公頃森林可以蓄水1000立方米,在森林生長過程中,後期林木長成之後涵蓄能力就越強。森林對降水的多層攔截,能夠阻止或延緩地表徑流的產生,及時將地表徑流轉化為地下補水,在暴雨期間還能削弱洪峰的危害,並能調節河流枯水期的到來,從而從各方麵提高對水資源的調蓄。在幹旱地區,森林植被對河流徑流量的調節作用尤為明顯,甚至能夠使得幹旱地區中小流域徑流量減少5%左右。

森林植被還能控製土壤被侵蝕,從而減少河流的泥沙。這種控製侵蝕的能力雖然與森林的樹種、結構及樹木的年齡有一定關係,但足夠封閉的多層次森林能夠減少80%以上的土壤侵蝕量,而土壤侵蝕量的減少對水資源總量的增加大有裨益。除了減少泥沙量之外,森林生態係統還能進行養分循環,在一定程度上過濾、吸收與分解各類水中富氧物及汙染物質,減少水分中的細菌數量,從而保護和改善水質。【43】

十一、中美人民幣彙率之爭

自2003年以來,中國與美國在人民幣彙率問題上激烈交鋒。隨著中國國際收支特別是國際貿易收支出現巨額順差以及外彙儲備不斷增加,加之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增強,西方特別是美國把目光集中到人民幣彙率問題上,對人民幣彙率安排提出了多項指責,強壓人民幣大幅升值。在新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2005年7月,我國開始實施“彙改”,人民幣對美元彙率持續攀升。目前,人民幣彙率已經進入均衡區間,美國繼續施壓已屬“無理取鬧”。

(一)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的過程

日本是指責人民幣彙率低估的始作俑者。早在2000年,日本央行理事鬆本就撰文聲稱人民幣估值過低,應大幅升值。隨後,日本在國內外許多場合宣揚“人民幣低估論”。2002年12月初,日本財務省次官黑田東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稱,中國通過出口增長、國內通貨緊縮以及人民幣彙率釘住美元三項動作,向全球輸出通貨緊縮,建議中國要麼實施擴張性政策,要麼讓人民幣升值。幾天後,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發表公開講話,要求人民幣升值。2003年2月,在西方七國財長會議上,鹽川正十郎要求通過一項與1985年迫使日元升值的“廣場協議”相類似的文件,迫使人民幣升值,但被會議拒絕。之後,美國取代日本,成為要求人民幣升值的“急先鋒”。

1.學者的鼓噪

2003年7月,美國《商業周刊》刊登美國前商務部副部長、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傑弗裏·加滕的文章指出:“由於中國的巨額貿易順差和日益增長的外彙儲備,應要求中國對人民幣進行重新估價。”9月,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莫裏斯·戈爾茨坦和尼古拉斯·拉迪發表文章稱,在中國政府的操縱下,人民幣長期釘住美元,而中國經濟又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這就導致人民幣被嚴重低估,彙率不能反映人民幣的真實價值,其結果是為中國的出口產品創造了一種特殊的補貼,從而增強了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致使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嚴重,美國工人受到嚴重傷害。【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