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熱點問題篇(9)(3 / 3)

2003年9月底,勞聯-產聯開始推波助瀾,就人民幣彙率問題發難。勞聯-產聯公共政策部助理主任李西婭於9月25日及10月21日分別在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及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作證,指責中國低估人民幣彙率達40%以促進出口的做法違反了世貿組織(WTO)規則,要求中國政府停止人民幣釘住美元的固定彙率製並停止積累美元外彙。她敦促美國政府采取包括向WTO起訴在內的一切手段,向中國政府發出明確信號,不再忍受其在人民幣彙率方麵的行為。2004年,勞聯-產聯加大了遊說力度,以勞工組織為主的中國貨幣聯盟成為力壓人民幣升值的主力軍。9月,勞聯-產聯表示“受夠了布什政府在人民幣彙率問題上的無所作為”,帶領由23家工業、農業公司和工會組成的中國貨幣聯盟,向美國政府提出一份長達200頁的文件,要求美國政府根據1974年美國國內貿易法條款對中國是否操控彙率進行301調查,並實施製裁。

3.國會提出多項法案

在美國,國會是對人民幣彙率施壓的主要機構之一。於2000年由國會成立、主要職能是對中美“雙邊經貿關係對國家安全的影響進行監督、調查並向國會彙報”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2003年在聽取了廣泛意見後得出結論,認為人民幣彙率被人為低估,相對低廉的人民幣對美國產品的競爭力產生消極影響,促使世界製造能力向中國轉移並侵蝕了美國製造業的基礎。2004年,該委員會發表報告稱,“造成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國的人民幣相對美元低估,這給中國製造商一個相對美國製造商的競爭優勢。”2006年11月,該委員會向國會提交報告稱,中國的貿易和投資政策直接依賴於政府對人民幣彙率的嚴格控製,操縱彙率的後果是“巨額且不斷增長的中國對其餘世界的貿易順差”。該委員會建議國會動用立法權力,“迫使美國和中國政府就中國的不公平及重商主義貿易行為采取措施”,力壓人民幣大幅升值。

美國國會在人民幣彙率問題上存在一股強硬勢力。自2003年以來,國會已經提出幾十項有關人民幣彙率的法案。這些法案在要求人民幣快速升值這一目標上比較一致,其差異在於采取什麼辦法讓人民幣升值。2003年7月,美國參議院議員查爾斯·舒默第一次提出人民幣彙率問題。他認為中國有意保持人民幣低彙率,讓其出口更便宜,使美國特別是紐約州的製造業失去眾多就業機會。9月,舒默等提出針對人民幣的第一個法案(簡稱“舒默法案”)。舒默法案指責中國長期壓低人民幣彙率(低估27.5%),違背了其在WTO和IMF所負有的不得對出口進行補貼或不得操縱彙率的義務。要求美國商務部確定中國政府是否存在彙率操縱,如果存在,則對中國出口產品進行製裁。舒默法案還要求,一旦確定中國違背上述義務,美國即可對中國出口產品征收27.5%的反補貼稅。自舒默法案提出後,美國國會時常會有新的針對人民幣彙率的法案提出。僅2007年,參眾兩院針對人民幣彙率就提出了十幾份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