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熱點問題篇(10)(2 / 3)

2010年10月22日,在G20財長會議前夕,蓋特納與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國財長在韓國慶州市進行了約一小時的午餐會晤,其目的是為了在G20內拉攏發達國家,對中國施壓。當天,蓋特納呼籲G20一致同意限製各國的貿易順差,並要求相關國家停止操縱彙率以避免“過度動蕩”和全球貨幣戰。同時,蓋特納將全球分成三大貨幣陣營:嚴重低估本國幣值的是第一類,以中國為主;采用彈性彙率機製的新興經濟體是第二類,其幹預彙市的做法可以接受;最後是彙價大致合理的主要貨幣國,包括美、歐、日。美國提出“三大貨幣陣營”論,是要團結大多數,孤立一小撮,集中火力在G20財長會議上施壓中國。通過“三大陣營論”,蓋特納可安撫歐洲和日本兩大盟友。蓋特納聲稱美歐日彙率大致合理,以求大家不再競相貶值,槍口一致對外。“三大陣營論”的更重要用途,是拉攏中國以外的新興國家。蓋特納將新興國家一分為二,一邊是嚴重低估貨幣幣值的中國,另一邊是彈性彙率的其他新興國家。蓋特納通過分化孤立中國,力圖迫使人民幣升值。

2014年5月,美國財政部官員在財長雅各布·盧訪華前的吹風會上表示,中國在彙率市場化進程中的確取得了進步,但人民幣彙率目前仍被大幅低估,中國需要繼續做出調整。雅各布·盧臨行前則透露,敦促人民幣升值將是此行的重要議題。

總的來看,美國政府與國會雖然在要求人民幣升值這一目標上一致,但對於如何達到這一目標卻存在分歧。美國國會一直要求政府采取強硬行動,促使中國大幅升值人民幣,否則就采取法律行動對中國實施製裁。國會強硬派還對美國財政部屢次未認定中國政府操縱彙率而大加批評,指責財政部在彙率議題上“膽怯”,認為對話無法促使中國進行有意義的彙率改革,批評美國財政部為避免與中國產生摩擦,過於依賴彙率操縱條件限製的規定。而美國政府力主通過對話和磋商推動人民幣升值,認為對話比采取強硬的法律行動更能取得成效,所以美國政府十分重視通過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G20會議等形式在人民幣彙率問題上對中國施壓。作為美國政府這一態度的典型體現,近年來美國財政部根據美國法律在每半年向國會提交的《國際經濟與彙率政策》報告中,雖然每次都要求中國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並使其彙率製度更具靈活性,但卻以難以找到確定中國為“彙率操縱國”的主觀目的要素的確鑿證據而未將中國認定為“彙率操縱國”,認為根據美國法律或國際標準,中國不符合貨幣操縱的技術性要求。此外,美國政府認為不應將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人民幣彙率問題上,除關注彙率問題外,還需要求中國繼續向美國公司開放金融服務業和加強內需,美國不應忽略這些方麵。

(二)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的動因

1.表層原因

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的理由是,中國的人民幣彙率造成美國巨額貿易逆差,從而導致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美國聲稱,人民幣釘住美元的彙率製度給中國製造業帶來了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同時,中國央行嚴重幹預外彙市場,使得人民幣自2002年以來一直處於低估狀態,導致中國官方外彙儲備增長迅猛,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外彙儲備國。人民幣彙率阻礙了美元貶值,使得美國經常賬戶赤字調整難以順利進行。人民幣低估進一步阻礙了亞洲其他國家貨幣對美元升值,直接或者間接扭曲世界價格,造成世界經濟不平衡,進一步導致世界資源配置不合理。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將來的調整對中國、美國乃至世界都是巨大成本。總之,他們認為人民幣彙率應對美國近些年來的巨大貿易赤字負責,人民幣彙率問題引起的不公平貿易造成了美國製造業數百萬就業崗位的丟失;中國是調整全球經濟不平衡發展的關鍵國家,中國“操縱彙率”妨礙全球經濟不平衡的調整過程,如果人民幣不升值及中國不改變彙率製度,全球經濟將麵臨嚴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