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小結(1 / 1)

本章首先從貿易結構的角度考察了上海、寧波兩港的港口類型,上海港的貨物中轉率很高,其陸向腹地——長江流域和海向腹地——中國沿海地區、日本及其他國家是上海港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上海港是複合型樞紐港。寧波港的直接對外貿易很少,其海向腹地較小,而陸向腹地也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不斷內縮。開埠之後,寧波港的陸向腹地包括了浙江省除嘉興府、湖州府之外的所有府縣,安徽的徽州府和江西的廣信府也是寧波港的陸向腹地。但是隨著上海港輻射力的不斷擴大以及溫州、杭州的相繼開埠,寧波港的陸向腹地逐漸縮小,最終僅限於寧波府及紹興府和台州府的一部分。由於寧波港的海向腹地很小,很少有貨物進行中轉,港口發展主要依托陸向腹地,因此寧波港是腹地型港口。接著對寧波港陸向腹地的變遷過程及機製進行了考察,對上海港的海向腹地特別是和日本的關係進行了分析,以此來說明陸向腹地和海向腹地對兩港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從以上幾節的考察可以發現上海港的陸向腹地是跨省的,寧波港的陸向腹地則是省內的;上海港的海向腹地是跨洲的,寧波港的海向腹地僅限於國內;這種腹地格局對兩港的發展產生了不同的影響。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1871年歐洲到亞洲的海底電纜接通,輪船開始取代帆船成為遠洋航運的主力軍,“世界開始變平了”,這些技術上的進步促進上海港飛速發展。如果說前近代的上海始終處於江南的邊緣,是江南的上海,那麼隨著上海卷入全球一體化進程,上海已經不再是江南的上海,而是中國的上海、世界的上海。海向腹地和陸向腹地不斷拓展,極大地推動了上海港的繁榮。

反觀寧波港,雖然開始從帆船港向輪船港轉變,但和上海港相比,並未從近代航運、通訊等技術上得益多少,港口的貨物中轉率很低,基本上成為區域性的港口,是國際航運體係中被遺忘的角落。由於海向腹地拓展不力,陸向腹地不斷內縮,導致港口發展後勁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