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閑話不閑
作者:
劉師培(1884-1919),字申叔,曾名光漢,別號左盦;江蘇儀征人。
在現代學人當中,張蔭麟僅得年三十七歲,卻能治學多方,已可謂學林異數。然而有儀征劉師培、雙流劉鹹炘二人,天妒尤甚,皆絕命於三十六歲,論年壽之永尚不及張氏,而論著述之豐則猶有過之。三人皆近代學術史上的彗星,劉師培尤為高明,故以梁山泊短命二郎一席歸之。
劉氏為近代學術過渡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既延續中學之舊,亦趨慕西學之新;其撰作極勤,種類極多,若以新舊為標準,可明顯劃分為傳古與趨新兩大類。
傳古者,係繼承本土的舊學術傳統,無論體裁或內涵,皆屬清代樸學的延伸。經學如《禮經舊說》、《周禮古注集疏》、《讀左剳記》、《春秋左氏傳古例詮微》、《漢宋學術異同論》,文獻學如《古書疑義舉例補》、《周書補正》、《晏子春秋校補》、《荀子斠補》、《楚辭考異》、《讀道藏記》、《敦煌新出唐寫本提要》,小學如《爾雅蟲名今釋》,數量極為繁富。其他短篇散論,更不可勝計。
趨新者,則多援引西方社會學說(盧梭、斯賓塞、甄克思)以闡發中國的曆史與思想。專著如《周末學術史序》、《兩漢學術發微論》以西方學科分類論學術史,《南北學派不同論》以地理史觀區別文化風氣,《中國民約精義》考掘民主思想的本土潛流,《古政原論》、《古政原始論》總結製度淵源,《論小學與社會學之關係》以社會學觀念解釋文字起源;單篇如《古學起原論》(論古學出於宗教、論古學由於實驗)、《古學出於史官論》、《古學出於官守論》、《中國哲學起原考》、《論古代人民以尚武立國》、《中國古用石器考》等等,皆非株守舊學者所能道。其中與林獬合著的《民約精義》,是由盧梭民約論(社會契約論)出發,鉤沉中國古代的民權觀念,雖有先入為主的比附,但終為中國民主思想史的嚆矢,且有學術與政治的雙重價值。
(選自《現代學林點將錄》/胡文輝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