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城裏人瞧不起鄉裏人(2 / 2)

如今的人們,一切都向錢看,沒有了理想,沒有了激情,沒有了精神生活的追求,便也沒有了真情真義和真愛。商人們少了幾分才氣,文人們多了幾分酸氣和俗氣。詩歌和小說不再是像牙塔裏頂端的藝術。也許這也是怡凡的一種主觀的臆斷,也許她是一種紙上談兵,也許又是一種無奈的大聲疾呼。不管怎樣,她想,要想不是空談,還是要自己不懈的努力。怡凡要想說服大夥,當下要做的便是先去做生意賺到錢,然後再從文。等到二者都有點成績時,才會有說服力。

中國人,尤其是西部人都應該出去多走走,多看看。多多見識,開闊眼界。魯迅先生早年留日學醫,想根治同胞大眾的病,以此來達到富國強民的目的。可是不幾年後他又棄醫從文,原因是他發現,即使用醫藥治愈了同胞們身體上的病,可大眾的精神依然的困頓和消極。

很小的城市,世俗的人,造就了這座農業城市的守舊、世俗和傳統。難道是蓋上幾座大廈,修上幾幢高樓就能改變的嗎?隨便和該市街頭的老百姓談笑幾句,便能意識到人們文化的淺溥和觀念的陳舊。古絲綢之路、古涼州古在何處?難道是修繕仿古城樓這些外在的景物就能古的嗎?重要的是一種文化氛圍,重要的是一種內在的形態。

城裏人瞧不起鄉裏人,鄉裏人看不慣城裏人。城裏人、鄉裏人區分在何處?並不是金衣玉食、華服豪宅,而是一種意識和思想。城裏人尖酸刻薄、猜忌防範;鄉裏人目光短淺和斤斤計較。怡凡總是在心中無數地呼籲,人們呐!能不能站得高些?看得遠些?能不能多幾許清澈深透,少幾許浮躁和淺顯?

現在提倡女子半邊天、男女平等。平等得男人、女人在外馳騁疆場,彼此都累不堪言;平等的婚姻中的男人、女人早請示晚彙報,沒有了個性,沒有了主見。人與人之間達到超常理解的根本在於人的素質的不斷提高。

應該說,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水多了泥稀,水少了泥稠。要想調得不稀不稠中和,難啊!需要有一定的內涵和知識。如今的世道反複倒了個格,女人多了幾分堅強、獨立、個性和率真;男人則多了幾分纏綿、依賴、模糊和酸氣。社會發展了,究竟是女人變了?還是男人變了?

她為情而忘我,不論是忘情還是理智,她全都勇敢地接過,哪怕往往少了點點思索。既然相遇、曾經相戀,那份甜蜜,曾經在彼此的心裏光照。

雖然他們後來無緣,也是無撼,就單單記取那份美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