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城裏人瞧不起鄉裏人
經過怡凡和文博不懈的努力,她們的精神麵貌和經濟基礎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店麵也擴大了,由個體經營轉為了公司。一樓銷售,二樓辦培訓中心。並雇傭了八名專業老師。
站在三尺講台上的文博是自信的,也是博學的。結婚後第三年的年初,他承接了全市七期的公務員培訓。在課堂上,他的舉手投足之間都滲透著遊刃有餘和謙遜敬業。他的颯爽英姿,以及孜孜不倦的講解,贏得了學員們由衷的尊重。今年的中秋節分外熱鬧,恰巧是計算機等級考試的日子。怡凡看著那些公務員們焦急應試的狀態,肚子裏有才的辛辛學子臨時抱佛腳、臨陣磨槍;當官的有錢的則花錢請客找替身。連續幾日,文博帶著怡凡出入各大酒樓,無聊的應酬無奈的麵對。麵對著一群曾經是高等學府的天之驕子,他們現在則是黨政幹部,做為東道主出場。怡凡有種深切的悲憐之情彌漫開來。現在的社會是金錢的社會,不比往昔,有錢就有文憑。這些大專生、本科生們沒有了往昔像牙塔的清純和稚氣,有的僅僅是忙忙碌碌的應酬和玩社會的豪情壯誌。考學的目的是為了跳出農門,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生活和掙錢,掙錢是為了當官,當官是為了更多地斂財。吆五喝六的猜拳聲、杯觥交錯的相碰聲,碰它個官運亨通、有模有樣......
她有時也願意過一種相對穩定的生活,因為穩定能給一個女人心理上以某種閑適與幸福。她也希望自己能像平常人那樣生活,得到普通人溫馨的生活。可是,當她離開了露露,拋開了寫作和練書法,怡凡便會心緒漂漂,當她無法得到穩定時,她就自覺不自覺會換一種心態。家會跟著她一起行走,怡凡已喜歡隨遇而安。
盡管做生意和考學一樣的不易,寒窗數載,怡凡和文博金榜題名,憑得是真本事,可她內心卻有種深深的失落感。俗話說,人一生隻能相對地做好一件事情。所以現在的怡凡,她隻想相對單一地做一件事情,就是先練習書法,使自己的心境更寬容豁達和沉穩含蓄。然後她就想寫作,即文字的東西,文字與思想有關係,是生活的先知先覺,是心靈釋放的整個過程。
做生意雖然可以改善生活的質量,使自己的生活更閑適。可怡凡的內心卻常常有一種遊離物外的迷茫。她厭倦了城市的喧嘩和聒噪,她更厭倦了城市這種按步就班的生活模式。怡凡渴望隨意飛翔和飄逸的跋涉。矛盾的是,她又不得不讓露露生活在城市......
夜深人靜,怡凡端坐於書桌前。回頭後望,遠處的路燈眨著調皮的眼睛。一輛輛急馳而過的麵的,喘息著閃著晶亮的大燈,劃破了夜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