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她愛她,是條不歸路(2 / 2)

賈總擺弄完電腦,背著手到餐廳對亞男說:“我想吃炒白菜,白菜的維生素含量高。”說完便又背著手出來了,他喂喂魚、澆澆花。又到十樓抱來他精心養得兩盆“水竹”,換完水,又開始觀察起來。

飯好了,怡凡到餐廳拿碗筷,笑著問亞男:“賈總在家總是這樣子的嗎?也不幫你一塊兒做做飯。”

“嗯,男人是生來幹事業的。”亞男不以為然,露出了疲勞而又無奈的微笑。

十年前,賈總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安徽省一個大型工廠,他學得是機電動力專業。企業改製時他停薪留職,帶著僅有的三千元錢隻身闖蕩新疆。他開始做磁療產品,正巧亞男開著車來到了小店門口,她得了腰肩膀突出,便到他的店裏來治療。一來二往的,二人都有了感情,但又苦於亞男正在婚姻中,兩人也隻好偷偷的往來。亞男的父母親自個兒經營著一家規模很小的食品店,後因勞累過度而辭世。身為老大的亞男便過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看著兩個弟弟逐個兒工作後,便找了個老實忠厚的回族男子結婚了,婚後的丈夫很愛她,對她嗬護有加,小兩口日子過得也很舒心,並生育了一個俊朗的男孩兒。可她自從認識家和後,愈來愈覺得老公好窩囊,和家和一比較,她的心裏便一度地失衡。家和年輕清秀而又不失才氣,又會開車。經過反複的論證比較和心理掙紮,她覺得,隻有家和才是能給他真正帶來幸福的男人。但無論亞男如何的掙紮,賈和如何的爭取,亞男的弟弟們就是隻認可她法定老公,而不接納賈和參與其中。經過亞男兩年多的大鬧方才離婚,然後她倆方才結合在了一起。

亞男為了證實她的選擇的正確,也為了能光鮮地在同伴的注視下過日子,她和賈和齊心協力地投入了創業。亞男由於精通維語和哈語,就跑南疆。賈總則跑北疆。婦唱夫隨,十年後,打拚了一番屬於自己的天地。她倆是典型的“丁克”家庭,過著雙飛雙棲的生活。

女人四周都是推不倒的高牆。怡凡仿佛覺得亞男的承受力很強。她身上背負著沉重的世俗包袱,麵對的是芸芸眾生的多少雙眼睛,所以她選擇了無奈的放棄。怡凡似乎覺得,白晝黑夜亞男的無助,隻有她知道。大白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幹,表麵上都活得很好,很堅強。隻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刻,亞男的疼痛隻有她自己知道。

怡凡對家庭的感覺是傳統的,兩位主角要相親相愛、白頭偕老;她對家庭的要求又是現代的,婚姻裏從始至終應該有一種浪漫的激情。婚姻不隻是家,家不隻是房子,房子裏也不隻是男女相聚的柴米油鹽夫妻......

她從亞男家出來,便回到宿舍裏。躺在床上,想了好多。

世俗的女人喜歡把丈夫看成是神話中的巨人,看成是一套無所不包的百科全書,甚至看成是一大部專印鈔票的機器。

怡凡一個人獨處的日子,思緒的雪片一樣洋洋灑灑。好多種希望成排地豎起來,又一個個地倒下去,變成了莫名的空虛。在孤獨的時侯,能有父母一雙溫暖的手,一聲響亮亮的鼓勵,一份自己傾心的工作,一件醉心去做的事,簡直就是一種奢侈了。意誌薄弱的人,為了擺脫孤獨,便去尋找安慰和刺激;意誌堅強的人,為了擺脫孤獨,便去尋找充實和超脫。她想她隻能因孤獨而升華。

她的誌向在哪裏?她的青春在哪裏?她常常自問。它不在燈紅酒綠的舞廳裏,也不在纏綿不休的情書裏,更不在沒完沒了的閑扯中,它在充滿遐想、充滿自信、充滿激情的書海裏,在述盡俠骨柔情的電腦前,在叱吒風雲的商場上,更在鋪陳開來的白紙上。她美好的願望、甜蜜的憧憬,隻能在追求的繈褓中實現,它並不在煙熏火燎的廚房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