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婚姻是兩家人的事(2 / 2)

少許的不快後,一家三口便坐上了班車,從老家回到了所在的城市。

在男人的心目中,永遠都是親情大於愛情,無論他官做多大,或發達或貧窮落魄,永遠都脫離不開濃濃的鄉情和家族的條條規矩。

怡凡想,看來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而結婚卻是兩家人的事情。那麼,漫長的婚姻生活又是兩家人的想法和觀點,彼此適應和調和的過程。

不覺一月又過去了。

怡凡隨同文博來到了老家,整個家族的族人正彙聚於一堂,在忙著重修家譜。一進院落,文博便打開怡凡提來的一箱酒,要怡凡端起酒杯,逐一地給在座的各位長輩們敬酒。

“孫媳婦,你知曉我們文家家族的規矩和各位長輩嗎?我們家族曆史悠遠,追溯到前六代也是官吏人家。太爺是保甲長,太奶奶是正宗的王府大小姐,三寸金蓮足不出戶。咱們的外爺爺王五少,在當地來說赫赫有名,身高八尺,英俊瀟灑。足下跨紅鬃俊馬,揚起鞭來呼呼生威。說眼前,在座的各位都是至尊至親的長輩,有十四個爺爺和十四個奶奶坐在上座的炕上。在炕沿和沙發椅子上坐著的都是爹爹和媽媽們,現在共有二十一個爹爹和二十一個媽媽。阿伯子和妯娌們共有二十四個,有的在家務農,有的是大學講師,還有的是大老板,就屬你們倆口子排行為小。小叔子小姑子們都沒成家,一裏馬拉約摸共有二十九個。我給你孫媳婦子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今兒個通過敬酒你可都記住了。”身為族長的九爺發話了,說完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我們文家家族大,入了文家門就得遵循家族的規矩。否則,這些在座的奶奶們和媽媽們可就不答應了。如果在禮數上出了格,可要遭到奶奶們和媽媽們的製裁。”六媽喝完酒,用袖口抹抹嘴,中矩中矩地告誡著怡凡。

“以後,凡是遇到家族內族人的婚喪嫁娶,我們做媳婦子的要眼疾手快。洗碗涮盤子,炒菜拉長麵要樣樣在行。吃飯時,奶奶媽媽們沒端碗,我們做媳婦子的堅決不能端。否則,妯娌們會拉上滿院子磨的,到時侯臉上會掛不住的。媳婦子熬到婆婆不容易啊!婆婆們也是這麼過來的。我看你是新媳婦,從城裏來的,不懂族矩。也就我倆關係好,才給你說說。”十嫂子喝完酒,把頭湊在怡凡的耳朵上說。

大夥兒說著,笑著。不覺天色已完,便老幼有序地陸續地散去。緊接著,文博的姐姐和姐夫們都到齊了。怡凡慌忙拿出帶來的好煙好酒,遞給了三位姐夫。

“二姐,你看這麵活得硬還是軟?”文博正在揉麵,拿起麵捏了捏說。怡凡正在低著頭切洋芋絲。

“我們莊稼人說得好,打倒的媳婦揉倒的麵。”二姐斜了怡凡一眼,模棱二可地說。

“瞧你那個孬樣子。”怡凡不著邊際地對文博說。

於是,尕姐夫發話了,當著大夥兒的麵,在文博跟前說:“怡凡瞧不起我們親戚,你個塌頭,連自己的女人都管不住。這樣下去,你還有個啥奔頭?”

文博總是默不作聲,給姐姐們敬完酒,陪著姐夫們猜拳喝酒。

晚上睡時,怡凡嚷道:“我和他們有關係嗎?我在娘肚子裏就高傲,並不是嫁到你們家以後變得,和你結婚前我本來就有學曆有工作,本來就是公司的法人。我怎麼就瞧不起他們了?我怎麼就妨礙你前程了?”

每當文博和怡凡有爭吵發生,她才發現她倆生活態度和心態並不在一個層麵上。文博自始自終擺脫不了自小農村生活,帶給他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他對她也許隻是利用和知遇之恩之報答的交錯而矛盾的心境,她想那也許並不是愛。在心情鬱悶時,怡凡總愛這樣想。每當這樣想時,她就想遺忘至今,想換個城市生活,擺脫如今城市留給她的傷痛和記憶。於是,便情不自禁地給遠方的安娜打電話,泡著電話弼,訴說著她的無奈和迷茫。

安娜總是安慰她:“一個人不是隻看表麵或者說甜言蜜語,給你承諾或者山盟海誓,一定要有理智,頭腦要清醒。人做事一定要有理智,希望你不要感情用事,多為你的露露想想,人生就是在寬容大度、理解和自我安慰中,走完自己的一生,這才是人生。”

怡凡說:“很多時侯我覺得自己像浮萍,遊遊蕩蕩、飄飄忽忽著不了陸,找不到人生的坐標和信心。找不回往日的自信,總覺得母親和女人的角色填充的不夠完美。”

安娜繼續安慰道:“你已經在女人中是個比較出色的女人了,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那樣會很累的,灑脫才是你的本色。你應該發表你的作品到瀟湘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