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國美電器的發展曆程
在2008年10月公布的《2008胡潤百富榜》中,黃光裕以430億元財富第三次當上胡潤版“中國首富”。此時,黃光裕擁有香港上市公司國美電器35.55%的股份,市值140億元;同時擁有零售類非上市公司100%的權益。此外,他還投資房地產,創立了北京鵬潤投資有限公司,在北京開發了鵬潤大廈、鵬潤家園、國美第一城、明天第一城等地產項目。《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則計算黃光裕的財富為183.60億元,位居第三。1987年國美服裝店更名為國美電器店,正式走上家電零售業。以下是國美的成長史:
1987年,黃光裕在北京創建國美電器公司。
1997年,黃光裕進軍房地產業。
1999年國美進軍天津,此後開始大規模向全國擴張。同年,創辦了總資產約50億元的鵬潤投資有限公司,進行資本運作。
2001年12月,國美在12個城市共擁有49家直營連鎖店及33家加盟連鎖店,總資產達到5億元。
2003年資產達到18億元,在胡潤百富榜上排名第27位。
2004年6月鵬潤集團以83億港元的價格,收購其22個城市94家國美門店資產65%的股權。國美實現以借殼方式在香港上市,黃光裕資產突破百億元,成為中國首富。
2004年12月,國美電器直營門店達200家,並準備向海外進軍。
2004年 黃氏兄弟同上胡潤百富榜,黃光裕問鼎內地首富。
2005年 黃氏兄弟投資20億元打造國美家電工業園。
2005年 國美開始大舉進攻房地產,一下子推出了四家開發公司:鵬潤地產、國美置業、尊爵地產、明天地產。國美同時從事民用住宅的開發和商業地產方麵的開發。
2006年 黃氏兄弟因涉嫌違規貸款被調查。
2007年 國美先後收購永樂電器、大中電器。
2008年 黃光裕以430億元問鼎內地首富。
2008年11月 黃光裕被拘。
2009年1月18日 黃光裕辭去國美電器董事職務,他作為國美主席的身份同時自動終止。
5.2.2 國美電器多元化的本質是迅速擴大規模
5.2.2.1 國美電器多元化的思路
走多元化還是專業化,黃光裕做出的選擇是:可以走多元化路線,但必須是在把原有行業做精的前提下,才能進一步拓展其他業務。也就是說,國美的選擇是承認多元化有分散風險的好處,但也注意到它會稀釋企業資源,影響企業主業業績,而如果在把主業做得非常精的基礎上進行多元化,那麼多元化的不利影響就可以大幅降低。所以,我們看到國美雖然早在1997年就進入了房地產業,但一直是試探性的運作。黃光裕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國美電器上,直到2005年國美電器已是國內第一大電器銷售商時,他才下定決心大舉進軍房地產業。
對於進軍房地產業,黃光裕認為:在集團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企業應該有更遠大的目標。他堅信國美涉足房地產業與其他公司不同,是以規避風險和獲取長期收益為目的的,而不是以貪圖短期暴利為目的。
1998年起,黃光裕逐漸淡出國美一線,轉而成立鵬潤投資公司。鵬潤投資集團是投資性控股公司,由黃光裕擔任董事會主席。旗下包括鵬潤地產、鵬泰投資、中關村科技等,涉及地產開發、建築施工、物業管理、製藥、證券、資產管理和IT產業等眾多領域。
事實上,2001年之後,在鵬潤集團的運作鏈條上,家電零售業更多地扮演了一個資金渠道的角色。這是因為家電零售業的利潤率已相當低,黃光裕不可能為了追求此種薄利而不斷擴大企業的規模。對於鵬潤集團和黃光裕來說,房地產和資本運營(它們由國美電器浮動的現金流來支持)才是高利潤和公司新的增長點所在。2001年,黃光裕提及這點時明確指出:資本運營業務將是鵬潤未來的核心。2007年3月,黃光裕旗下的鵬潤投資集團和美國貝爾斯登商業銀行聯合宣布,雙方將以分別占股50%的方式建立一個戰略投資聯盟,準備打造一隻5億美元的私募基金,進軍中國內地家電產業以外的零售業首期上限5億美元的聯合投資由雙方各投資2.5億美元。
黃光裕認為,目前在中國的零售行業仍有巨大的完善和發展空間,因而雙方才會共同投資中國零售企業。不過,由於其旗下的國美電器主營業務為家電零售行業,因此按照雙方的約定,該基金將不會投向家電零售業。這主要是基於這樣幾點考慮:第一,中國家電零售行業基本上是零售業毛利率最低的業態之一,黃光裕已經在這行取得了與“蘇寧電器”兩分天下(雙寡頭壟斷)的局麵,再往此領域投資並不能取得太多利潤,他自然不會把錢投入到這裏。第二,國美電器已經不需要外來投資,而且黃光裕也不允許國美股權出現被稀釋的局麵,因為鵬潤集團的房地產業和資本運營本身就是由國美電器浮動的現金流來支持的。第三,也不能投資給國美之外的其他家電零售企業,黃光裕不可能做這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因而,黃光裕在和貝爾斯登商業銀行合作時,就商定隻投資除家電零售企業之外的其他零售企業。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國美並沒有把重心完全壓在房地產業和其他新進入的產業,它進行多元化的策略是相對保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