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1 總結(1 / 2)

幾乎所有優秀的中國公司都或多或少地進行著多元化的努力,粵商企業在這些優秀的中國公司中更是走在多元化的前列。而幾乎所有優秀公司的危機與衰亡都與公司的多元化擴張戰略有關。這種現象的出現並不奇怪,做公司的目的無非是做大做強,而做大做強的出路隻有兩種:要麼是專業化,要麼是多元化。

本書為此建立了一個新的理論框架闡釋這一問題。我們的分析表明:在政府主導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由於政府對經濟實施了強有力的幹預,不僅國有企業(政府直接控製)容易發生多元化,民營企業也容易發生多元化。前者發生多元化的原因在於政府選擇的代理人(公司管理層)與委托人(政府)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利益不一致問題,代理人試圖通過多元化謀取更大的私人利益;後者進行多元化的原因在於如果不通過多元化擴大規模並引起政府的重視,其在專業領域的競爭力就難以與國有企業抗衡。

在激烈的競爭中,粵商率先對多元化戰略和專業化戰略都進行了全方位的、充分的嚐試,獲得了多元化和專業化戰略如何在轉型經濟環境中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的經濟成功轉型探索了可行的道路。但鑒於環境與製度的變革也在進行中,許多企業麵對多元化與專業化的選擇時,仍然是矛盾重重。

比如,我們在第二部分中曾提到的TCL公司,就一直處於躊躇之中。TCL目前的業務結構基本可以歸結為家電、信息、通信、電工四大產業群,其中TCL電話機生產規模全球排名第三,TCL王牌彩電的產銷量占到全球的5%。不過,TCL最值得自豪的這兩種產品在技術上並沒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難以支撐TCL成為世界名牌。因此,近年來困擾TCL的一直是它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主業問題,TCL不斷進行多元化的嚐試,其實也仍然是為了從可能的困境中突圍,希望把品牌競爭力複製到其他行業中。問題的關鍵是,在一個錯綜複雜的環境中,如何能保證這種複製能夠成功?如果成功的把握性不大,堅持技術創新加強專業化程度是不是更好的選擇?

我們從TCL公司的網站上很容易查到公司的“龍”、“虎”計劃:

“龍計劃”(龍騰寰宇)就是,未來3到5年內,多媒體顯示終端與移動信息終端兩大業務,進入全球產業的前五名,建立起可以與世界級公司同場競技的國際競爭力,成為騰飛寰宇的“龍”。

“虎計劃”(虎躍神州)就是,未來的3到5年內,家用電器、數碼電子和電氣產品三大業務,以及正在發展的部品產業和文化產業,在國內同行業中占據領先地位,成為雄踞神州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