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部分的最後一節,我們將之前的論述稍微用學術化一點的語言進行總結。我們以阿加沃爾和薩姆維克(Aggawal和Samwick,2003)建立的模型為基礎,通過嚴謹的數理分析來闡釋我們前文所述粵商多元化與專業化選擇之內在邏輯。
合約理論表明,公司經理人采用多元化經營的原因,是在於其需要減少個人的風險,並獲得個人的收益。阿加沃爾和薩姆維克(2003)曾建立了考慮經理人激勵因素的企業多元化模型。他們參考豪斯特羅姆和米格羅姆(Holmstrom和Milgrom,1987,1991)的模型,建立多任務委托代理人模型,將公司價值設為:
π=x-n ε(n)
x是公司經理人的努力程度,n是多元化的程度,ε(n)是多元化帶來的正態衝擊。服從均值為0,方差為σ2/n的分布。這個方程表明,多元化會帶來企業績效的損失,但也能降低企業的風險。此外,經理人努力程度提高會增加企業的價值。經理人的工資為:
w=w0 απ γn
w0為固定工資,α,γ均為大於0小於1的常數,απ為經理人從公司業績提高中獲得的效用,而γn為經理人從多元化中獲得的效用(地位、權力及隱性收入等)。r是經理人的風險規避係數,另外,假設經理人付出努力後的效用損失為,作為一名正常的風險規避的經理人。
zlnn是經理人從多元化中額外得到的效用(比如侵害中小股東權益)。取lnn的形式是為了保證n≥1.參數z≥1,它和lnn結合在一起可以使經理人通過多元化得到的邊際收益遞減。
u0是經理人的保留效用函數。我們接著容易求出經理人認為的最優的多元化水平。(5.1)式中對n求一階導數並令其值為0.
也就是說,對經理人而言,其最優的多元化取決於以下幾個參數:經理人從多元化中得到的直接效用參數γ,間接效用z,風險規避參數r,公司績效激勵參數α,以及項目現有的風險σ。作為所有者(委托人)利益取向不一致的經理人,他會依據自己的效用最大化選擇多元化水平。γ、z、r和σ越高,或者α越低,企業越容易發生過度多元化;反之反是。
粵商企業容易過度多元化的原因主要出在三個參數:α、γ和σ。對於國有企業而言,對經理人的激勵相對不足使得α過小,對經理人的監督也不足使得γ過大,於是從(5.2)式容易發現,此時過度多元化就很可能發生。對於民營企業而言,政府幹預使得企業麵臨的風險σ較大,從(5.2)式也可以看到,這種情況同樣容易出現過度多元化,也即經理人認可的最優多元化水平超過能夠最合理提升公司價值的多元化水平。對於粵商企業來說,由於處於改革開放的前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有企業都存在激勵與監督不足的問題,民營企業則存在風險過大的問題,這也使得粵商的過度多元化屢見不鮮。
由於轉型經濟多元化與專業化戰略選擇問題在理論上仍存在很多空白之處,我們也正在針對中國企業在一股獨大情況下的多元化選擇問題深入開展研究,並得到了一些粗淺的結論。我們的研究充分證實了,表麵上看,多元化會直接破壞公司價值。但由於多元化會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經理人也能通過多元化獲得激勵,從而多元化有可能使經理人更為努力地工作並因而帶來公司價值的提升。因而,實際上多元化是否能帶來公司價值的提升取決於上述兩種效應相互抵減後的結果。在大股東“一股獨大”情況下,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成因及對公司價值的影響十分錯綜複雜。通過改進阿加沃爾和薩姆維克(Aggawal和Samwick,2003)的合約理論模型,我們還初步建立了轉型經濟“一股獨大”環境下經理人與大股東間的博弈模型並進行了初步數據檢驗,力求從深層次分析多元化、經理人激勵與公司價值間的關係。我們發現了:(1)企業多元化的原因在於經理人能夠從中獲得私有收益。在“一股獨大”條件下,多元化程度是經理人私人收益激勵的凹性增函數,是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凸性減函數。(2)在大股東持股比例較高的情況下,經理人通過多元化獲得私有收益會帶來公司價值的損失,從而使公司預期價值與多元化程度呈負相關關係。
從我們最近的研究中,我們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有待實證檢驗的理論研究結論:如果大股東持股比例保持在適當水平之下,且經理人素質較高能夠較為輕鬆地完成工作任務時,多元化很可能會帶來公司價值的提升。換言之,也就是多元化成功的概率將大很多。在中國乃至西方的現實環境中,能滿足上述條件的公司並不多見,因而我們很難看到多元化程度增加與企業價值提升並存的現象。可以估計,不遠的將來會有更豐富充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於對粵商多元化與專業化戰略選擇進行更準確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