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已經不再追求高收益目標,甚至不再追求絕對收益,隻要求長期看,複合增長大概率達到10%~12%(10年160%~210%)就可以了,因為不再追求短期的絕對收益,也不追求精確,所以也就不需要過多地考慮資金管理,選擇好品種組合滿倉持有,或者像sosme那樣動態再平衡即可。騰出大量的時間,回歸應有的生活,才是真自由。(對我如何選擇股票標的有興趣的朋友可參閱《投資的邏輯可以很簡單http://xueqiu.com/9564664610/23479411》《銀行的估值邏輯也可以很簡單http://xueqiu.com/9564664610/23593273》)
總之,十六年A股投資生涯告訴我一個教訓,如果是業餘的投資人,最好隻花一點有限的業餘時間,去追求平平常常的投資收益,這樣可以達到20%的投入獲得80%的效果。妄圖靠時間精力投入,戰勝市場,可能從一開始定位就是錯的。棋手下一輩子棋也未必能洞悉棋盤的奧妙,何況股市比棋盤更有無窮的變數,生有涯而股市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妄圖靠自己精湛的技術,頻繁的交易戰勝……其他對手,也可能從本質上就不靠譜,交易由買賣雙方構成,在交易的那個時刻,肯定是認為對手SB,我們何德何能,可以自信到藐視天下所有跟自己交易的對手,自己肯定贏?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選擇平平常常的品種,等待(自認為)價格低估時買入,等待(自認為)價格高估時賣出,平時靠分紅提供現金流,讓時間為我們創造價值,這就是我今天反思後的投資建議。
雪球用戶評論
白雲之鄉:
1.你的文字發自肺腑,令人動容。
2.不要太過於自責。雖然失去的寶貴時光不能倒流,但天下的事情都是守恒的,在一個地方有付出,自然在另一個地方有收獲。假以時日,付出的代價,總會有機會一次就收獲回來。
3.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在看著無望的時候,其實往往是轉機要開始了。再成功的人,大多也會有人生的低點。幾乎沒有例外。所謂的挫折和教訓,如同孩子學走路,自然要跌幾個膠,走點彎路,不要太往心裏去。
4.16年的光陰,雖然在人生中不短。但即使是巴菲特,如果算起6歲買股票,以後高中和大學時,長時間沉浸在股市,直到上研究生時,才明白了股市的真諦。算起來,也差不多是16年的時間。
5.即使與我相比,你依然有讓人羨慕的大把光陰。我計劃“工作”到75歲。如果你按老巴做計劃,你大概還有40年的時間吧。所以,勝利在前麵!
世說新語:
確實是發自肺腑的文字,你的總結讓我想起了格雷厄姆的一段話:
投資藝術具有一種並不廣為人知的性質。普通投資者隻需付出很小的努力和具備很小的能力,就可以取得一種可靠(即便並不壯觀)的成果;但是,要想提高這一可輕易獲得的成果,卻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非同小可的智慧。如果你隻想為你的投資計劃付出一點額外的知識和智慧,卻想取得大大超出一般的投資成果,你很可能會發現自己陷入一種更糟糕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