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者我認為有兩種:一類是明智的證券分析者,如格雷厄姆,按照數據行事,不對未來做過多的憧憬;一類是明智的商業大師,如巴菲特,憑借對商業和人性的洞悉,有能力洞悉企業前景。
第二類人鳳毛麟角,第一類人相對更容易。現實的悲劇是,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是第二類人而實際不是。如果經過一段時間實踐能認清自我的優點和弱點,恰當定位自己,應當更容易使自己處於不敗之地。
zangyn:
不要讓股市蒙蔽了你的雙眼,聰明人,精力的50%會用在實業上。這份實業,可以是一家運轉正常、盈利穩定的企業;可以是一處既溫馨又足夠養活自己的小作坊、小鋪麵;可以是融入一個朝氣蓬勃的團隊,雖然拮據,但充滿希望。即便當下不屬於上述的狀態,至少也在為實現這樣的狀態而努力著、健康著。
那些認為辭了工作,乃至扔了生意將股票視作唯一的人,是不明智的。那些想在股市中撈上一把然後轉身去投資實業的人更加危險。不管盈利還是虧損,都要和自己的定力戰鬥,而真正戰勝自己的人又有幾個,古往今來也沒幾個。結果呢,看著多年的積蓄在縮水,魚塘也開不成了。看著資金的灰飛煙滅,本來想在涼台種點菜的閑情逸致也煙消雲散了,換來在涼台上大口大口地吸煙,看著樓下經過的人,努力尋找比自己不幸的人。這樣的人生又何來進取和意義呢。
太多的人原本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可是被股市蒙蔽了雙眼,自身的潛能在股價的漲漲跌跌中被埋藏,你最該做的不是去挖掘什麼牛股,而是把自己無限的潛能挖掘出來去創造本該屬於你的那份輝煌。
博實:
本文是最近雪球上最震撼人心的文章,有如下幾點體會:
1.很多時候多做不如少做或者不做:頻繁交易反而讓人神魂顛倒,收效甚微。即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如此,有人輕鬆賺錢,也有人辛苦卻收入甚少。
2.去偽存真才能保證時間的投入產出比:我們可能花了大量時間在一些無用的內容學習上,比如某些技術分析方法。或者是在工作中錯誤地理解為某種虛無縹緲的能力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3.找到少量的精華本質,不斷去豐富擴展,再把他們提煉變少:就像雖然價值投資理論通過巴菲特的信、費雪的如何選擇成長股等書籍模糊精準化的傳達給我們,但是需要我們花時間去體會,最終形成我們自己的一套獨立的體係。
4.人一定得找合適自己的:如作者所說,每個人經曆背景不同,所以適合的投資標的、投資風格都不同。我個人就是曾經接觸過深度的技術分析者,雖然他的收益還不錯,但我一直想不明白看線、看消息這種沒有意義的行為為什麼就能持續盈利呢?直到我接觸到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論,我覺得至少這樣的思路是靠譜的,而且對我本人也是有意義的,所以很快就接受了這種理論並開始投資。這可能是我性格決定的,我比較追求本質,追求能實際創造價值和意義的行為和思考。
有時候,忙碌,不如靜下來想想,去偽存真,做一些有意義的思考,然後用時間和自己的努力去印證他。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