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創業板投資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1 / 1)

1.什麼樣的投資者適合參與創業板市場投資?

一個有足夠知識準備的投資者,才是真正受保護的投資者。投資者在決定參與創業板市場交易前,一定要對自己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作出審慎的判斷,要明白創業板市場的風險特征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特性以後再參與,要關注創業板市場的風險提示。

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多處於成長期,規模較小,經營穩定性相對較低,總體上投資風險大於主板,因此更適合那些具有成熟的投資理念、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市場分析能力的投資者。在創業板市場建設過程中,有關部門十分重視對投資者適當性製度的研究和安排,要求證券公司向投資者充分提示投資風險,把適當的產品賣給適當的消費者。

“要投資,先學知”,“投資知多點,理財更輕鬆”,這些是廣大投資者應牢記的投資法寶。入市前,投資者應學習相關證券知識和規則,充分考慮自身的資產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

2.投資者需要注意的主要風險和事項

創業板是一個全新的市場,其上市公司的特點和市場規則安排等都與主板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並且市場風險相對高一些,投資者在入市前需盡量了解創業板市場的各種風險。以下幾種類型的風險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一是公司經營失敗或其他原因導致退市的風險;二是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的誠信風險;三是股價大幅波動的風險;四是創業企業的技術風險;五是公司價值評估的風險;六是交易規則改變及停牌帶來的風險;七是投資者盲目投資及違規交易的風險。

針對以上風險因素,投資者應注意以下幾點事項:一是入市前必須認真閱讀並簽署《創業板市場股票投資風險揭示書》,此目的是提請投資者從風險承受能力等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審慎參與創業板市場股票投資;二是監管機構要求券商強化客戶管理和服務工作,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進行綜合評估,對此,投資者應積極配合券商的管理,同時要求證券公司詳細講解創業板的知識、交易規則和特殊風險等;三是監管部門正積極構建層次豐富、形式多樣、覆蓋麵廣的投資者教育體係,力爭做到“把風險講夠,把規則講透”,投資者可從多種渠道去認識、了解、熟悉創業板的各種相關規則和知識。

3.創業板投資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五類

(1)流動性風險。

所謂流動性風險就是股價變現時價格的波動幅度和撮合成交的速度。從理論上講,股本較小的企業,往往價格波動較大,變現難度也較大,如果想要及時兌現,則需要價格讓利的幅度更大。這就容易導致投資者交易成本的明顯提升,進而影響到整體的投資收益。

(2)估值風險。

主板市場中傳統的每股收益(EPS)、淨資產收益率(ROE)、市盈率(PE)等估值指標在創業板上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現象。如果投資者簡單地將主板市場的投資策略、分析方法複製到創業板企業中去,投資風險會被放大。此外,創業板市場還會湧現一些行業劃分更細更專業的企業,投資者要想較為全麵地了解這些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背景,如果僅從財務數據發掘,則僅僅是“管中窺豹,隻見一斑”,而無法做出理性的分析。

(3)交易規則不同帶來的操作風險。

與主板市場相比,創業板在交易規則方麵可能會有所不同。而交易規則的不同在活躍市場的同時,增加了市場的波動性,股票價格漲跌幅度彈性大大增加,在獲取高收益的同時也帶來高風險,給投資者帶來更大的投資風險。所以投資者很有必要在投資創業板之前認真學習創業板的交易規則。

(4)信息理解偏差風險。

創業板上市公司所處的行業特殊,技術含量比較高,投資者理解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有相當的難度,難以把握企業未來發展的前景。在不了解上市公司的情況下就盲目投資,則會麵臨較大的風險。

(5)盲目炒作風險。

創業板市場設立初期,上市公司數量少,規模小,加之滬深主板市場一貫的“炒新”行為,難免出現短暫的過度“繁榮”,盲目追高蘊藏著極大的風險。如果投資者試圖以小搏大,將這種投機心態帶入創業板,將會承受巨大的投資風險和心理壓力。此外,由於中小投資者資金水平有限,不能以投資組合來規避單個企業的非係統性風險。過度投機往往也會給創業板市場整體帶來影響。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在網絡泡沫破滅後,該指數從2000年3月的5132點下降到最低的1200點。所以,過度投機炒作不僅對於投資者來說容易引發較大的投資風險,也對創業板市場長久發展不利。

創業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層麵,它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投資之前,應認真學習創業板市場的知識,充分了解風險,熟悉交易規則,掌握各種投資技巧,培養良好心理素質,理性投資,避免盲目追漲殺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