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炒創業板應具備五大指標(1 / 2)

2009年9月17日和18日,A股創業板13家上市公司集中過會,這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一個新的投資時代即將來臨。在監管層的支持和鼓勵下,不少投資者正堵在創業板的大門外,手捧人民幣迎接創業公司的上市。

但是,對待是否參與創業板投資的問題上,心潮澎湃的你,是否已經客觀估計了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風險承受能力、財產情況以及職業特點?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這些情況你都沒有考慮到,創業板就不是你能“玩”的。

1.炒創業板應具備的五大指標

國際金融危機還沒過,想要投資的你,先做做測試題。

篩查第1步:年齡

要求:投資創業板,太老太小都不行。

理由:簡單說,一老一小不適合炒作創業板,這裏的一老一小,指的主要是老人和大學生。

老人和大學生最好不要炒創業板,理由很簡單。從投資風險承受能力來講,老人由於退休後收入來源大幅減少,如果將錢投入到高風險的投資項目上去的話,一旦出現大的損失,將會直接影響到老人晚年的生活質量,而有的老年朋友甚至拿自己的養老金來炒股,這增加了晚年不幸的概率;至於大學生,由於在校期間絕大多數都沒有收入來源,手裏的錢一般都是父母給的生活費,一旦損失慘重,將淪為不孝之子,甚至影響學業。創業板投資的高風險特性就決定了這兩類人不適合投資。

此外,對於大學生而言,一方麵要麵臨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而炒創業板的高風險,使得它不同於一般主板股票可以長期投資。因此,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關注盤麵,否則,搞不好就會損失慘重。這樣一來,就很容易耽誤學業,得不償失。對於老人而言,炒創業板的另外一個重大障礙可能就是頭腦沒有年輕人好使,由於創業板的高風險,一有風吹草動,便有可能引起股價的巨幅波動。因此,麵對創業板,有太多的數據和消息要去關注和分析,而相比年輕人,老年股民力不從心的感覺會時時相伴。

結論:60歲以上、22歲以下的股票愛好者,請繞道創業板,這裏不是你的投資天堂。

篩查第2步:健康

要求:創業板中的公司隨時會退市,投資者心腦血管必須“堅強”。

理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同時也是投資的入場券。

由於創業板投資相比主板股票投資而言,具有更大的風險性,因此要求炒創業板的投資者比炒主板的投資者有更好的心理和身體承受能力。

一般說來,有心髒病、心血管病的股民朋友們最好不要涉及創業板的投資。這些疾病都帶有很高的突發性質,同時,由於創業板中的公司股價波動幅度較大,因此,對人的心理衝擊很大,一旦心理上的衝擊誘發了身體上的疾病的話,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近年來,尤其是隨著股市的升溫,“全民炒股”的陣營也越來越大,不少身有心髒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朋友也加入到“股民”的行列中來,因此,媒體也沒少曝出因炒股炒出悲劇來的案例。

退一步講,就算是有這些病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很強,但在創業板本身高風險的投資過程中,很容易使人陷入高度緊張的情緒中去,而這種波動太大的情緒變化,本身也是對身體極為不利的。

結論:有心髒病及心腦血管疾病,或有類似遺傳史的人群,請珍愛生命,遠離創業板。

篩查第3步:風險

要求:股齡兩年以上是硬性要求,更要具備豐富的炒股經曆。

理由:兩年以上的投資經曆,並不代表你有過充分接觸風險的經曆。

按照文件規定,所有有資格到券商開戶的創業板參與者,須具備兩年以上股齡。但兩年以上的投資經曆,隻表示參與者證券賬戶的開戶時間要滿兩年,並沒要求在兩年之內交易的次數。

事實上,在中國的資本市場,雖然充斥著一部分天生喜歡折騰的投機分子,但也從不缺乏巴菲特式的價值投資者。事實也證明,如果你在幾年前買了一隻股票,然後放在那裏從來不動,幾年之後,市場牛熊也走了一輪了,你的股票興許根本沒有變化,或者在別人到這個節點都賠錢的時候你反而賺錢。要說清楚其中的道理,就要涉及概率學原理。

經驗證明,優秀的散戶在風險控製方麵做得尤為出色,這種風控能力甚至超過了他賺錢的能力。在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中,防禦風險有的時候比賺錢更重要。一些時候,你能聽到某某人昨天賺了10萬元,今天又都賠回去了。而優秀的散戶寧願隻賺5萬元,但這是絕對收益。因此,在他們看來,消息麵、基本麵、宏觀數據都是每天必聽的風險防控課程。

結論:隻聽說過“股友”,還從未聽說過“股奶奶”,如果不會防風險,股齡再大也僅僅是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