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個人投資創業板指要(1 / 1)

(1)注意整體市盈率。

創業板塊的合理定位應該高於主板市場的平均水平,如果創業板塊開盤平均市盈率遠遠大於主板平均水平,就屬於價格高估;如果開盤平均市盈率在主板平均水平附近或以下,就產生明顯的投資機會。

(2)注意行業選擇。

不僅僅要分析行業屬性的優劣,更重要的是分析市場對該股的認同度。

(3)注意時機的選擇。

投資者要注意止盈和止損,控製倉位和收益。

(4)在與創業板個股主業相近的主板公司中掘金。

創業板推出初期,受創業板塊帶動,主板市場上小部分相關板塊會有活躍的機會。

(5)注意上市公司成長性。

創業板始終是值得投資者長期關注的對象,成長的想象空間將成為市場炒作的概念,短期投資者可以采用波段操作,而中長期投資者則要從估值角度去分析市場機會。

(6)企業不宜作為長期投資標的。

創業企業一般以高新技術類企業為主,除具有一定的技術壁壘之外,一般不具備其他準入壁壘,如政府特許經營壁壘、資源壁壘、規模壁壘、資金壁壘、市場壁壘等,其被仿效和複製的難度不大,成本也較低。

創業企業運作滿三年即可上市融資,因此,對多數創業企業而言,沒有經曆完整的經濟周期檢驗,沒有經曆過危險情況的考驗。一般而言,創業企業在經營管理上往往帶有較大的隨意性,沒有形成製度化與流程化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可能難以應付危機時期的需要。一旦公司外部經營環境與條件發生巨大變化,往往難以做出及時與正確的應變。

(7)估值過高會導致股東減持套現。

國內現有的製度體係和法律框架,對上市公司股東及其管理層的約束能力可能較弱。

如果企業估值過高,特別是極度偏高,股東在了解公司實際經營情況並非市場預期的情況下,將難以抑製產生減持套現的衝動。投資者應該明白,創業板市場本身是一個高風險市場,在國內製度與法律還不能有效約束內幕交易的情況下,應該謹防大股東利用信息優勢高位套現。

(8)海外市場經驗提示最初兩年走勢要謹慎。

優秀的海外創業板市場在最初上市的兩年時間內,當指數漲幅達到20%左右的時候,先後出現了大幅度回調。例如,美國的納斯達克指數,在漲幅超過25%後的半年內迅速下滑,擊破了正負分界線。1973年12月,納斯達克指數再創新低。韓國與英國的創業板上市後,其指數的走勢幾乎與美國的納斯達克完全吻合。

另一些發展狀況不怎麼好的創業板市場,則幾乎沒有多少起色。例如,日本和中國香港的創業板,一經上市,其指數便不斷走下坡路。尤其是日本的佳斯達克市場,在上市後半年多,指數呈現大幅下跌走勢。因此,從風險和收益的角度綜合來看,投資者可以關注創業板市場,但不能忽視創業板市場的風險。

(9)首批登陸創業板的公司股票容易被熱炒。

根據香港以及海外市場創業板的經驗,掛牌之初首批登陸創業板的公司股票容易被熱炒。在市場資金比較充裕的情況下,不排除創業板公司會有高價上市的情況,因此存在調整的可能,暗藏風險。同時,由於募集資金投資的顯效時間可能不會太短,使得股票存在被過度炒作的可能。投資者要保持清醒,不要盲目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