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上市前夕全球股市驟跌,券商激辯創業板估值(1 / 2)

1.創業板開市前夕,全球股市突然降溫為其首日走勢增添變數

2009年10月29日,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上市前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開盤大跌56.13點,收盤下跌點位擴大到70.86點,跌幅達2.34%,至此,10月27日A股跌破3100點後,三個交易日A股的跌幅已達4.8%。

此番A股下跌跟全球股指基本同步,10月28日,美國道瓊斯指數大跌1.21%,納斯達克指數更是大跌2.67%,歐洲主要股指也無一幸免,全部以大跌收盤,由此帶動10月29日亞洲股指全線失守。

2.創業板“溫度”猜測

“今天主要是受外圍市場及大宗商品下跌的影響,並非是出於對於創業板的擔憂,這些因素不會影響資金參與創業板‘炒新’的熱情。”2009年10月29日,平安證券高級策略研究員蔡大貴如是說,他前期對於創業板首日整體漲幅約40%的預測不變。

蔡大貴的預測在證券業算比較保守的,浙商證券分析師王偉俊的預測是平均漲幅的上限高達64%。

與此接近的還有世紀證券呂麗華,按其估算,創業板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漲幅區間為61%~79%。該數據跟其2009年10月21日的估算一致,但是當時上證指數正向上突破3000點,現在又回到3000點以下,市場氛圍明顯不一樣。

對此,呂麗華認為,可將創業板作為獨立板塊考察,“雖然國外的經驗是,主板市場走勢會影響創業板,但國內外投資者群體有很大差別,國內投資者散戶居多,從眾心理比較明顯。”

與蔡大貴和呂麗華不一樣,王偉俊認為,下跌會對創業板上市首日的走勢造成很大影響。

“創業板28家公司類似於一個大盤股,在A股,參與一級市場‘打新’和在二級市場‘炒新’的資金明顯不同,因此,新股上市,本身會對市場資金形成分流作用,再加上近期市場的下跌,最後會形成反饋鏈條:創業板分流資金——主板跌——壓抑創業板的漲幅,A股下跌暗含了對創業板分流資金的擔憂。”王偉俊認為。

對於A股來說,創業板是新品種,對創業板公司估值也是新命題,而對於28家高市盈率創業板公司首日漲幅的預測,更是對國內機構的考驗。

據了解,沒有一家券商願意公開表示創業板上市首日會出現破發。2009年29日,某基金研究員告訴記者,A股長期形成的炒新經驗告訴賣方研究員,這樣做的風險太高,無論上市公司還是基金等機構,都不歡迎這種報告。

但是,創業板按發行前股本計算的整體發行市盈率為42倍,而按發行後的股本計算的發行市盈率則高達55.7倍,遠高於主板和中小板的整體水平,如此高的市盈率,怎麼解釋創業板還有上漲空間?

上述三家券商雖然給出的預測數字都不同,但背後的邏輯其實都一樣,就是選擇一個參照物,並據此證明創業板漲幅的合理性。

蔡大貴的研究依據是創業板的PEG指標和美國創業板相對主板的溢價等指標;呂麗華則參考24家中小板公司上市首日的平均漲幅等;王偉俊參照了中小板的市淨率水平等指標。

盡管各券商給出的首日預測漲幅都不低,但畢竟僅是模型的推導。“如果出現40%的漲幅,創業板的估值已經很高。”蔡大貴表示。

而王偉俊並不認為達到64%的上限情況會出現:“一方麵走勢說明市場氛圍不支持,另一方麵,如果達到上限,則創業板企業的市銷率(市銷率=總市值÷主營業務收入)會達到12.6倍,統計數據顯示,市銷率達10倍就已很瘋狂,何況達到12.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