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創業板暴漲幾成定局,警惕基金拋售風險(1 / 1)

28家創業板公司的集體上市,新股上市首日的隱憂已變得異常“直觀”,一旦基金公司等機構的網上認購股份在上市首日過度買賣,創業板市場風險不言自明。

一些參與認購創業板的基金公司人士向記者直言,“當日,如果A股主板市場出現大漲,必然引發創業板上市首日被大幅爆炒,一旦創業板股票上市幾日累計漲幅超過50%以上,該隻股票2009年的業績增長幾乎被透支殆盡,加上高市盈率,創業板股票就形成了潛在的暴跌風險。基於上述判斷,基金持有的網上配售部分一般會擇機悉數拋售。”

此外,市場中已出現了一些微妙變化,中小板新股已提前有所表現,多隻個股近期創出新高。

1.網下“冷”網上“熱”

創業板申購中一大特點是網下遇“冷”網上“熱”,即網下認購情況不佳,獲配比例越高的個股,在網上認購中卻越搶手,中簽率越低。

最鮮明的例子是隻有45家機構(其中包括7隻基金)參與網下申購的金亞科技,其網下申購獲配比例高達2.45%;但網上發行時卻受到78.75萬戶哄搶,中簽率僅為0.44%。

出現同樣情況的還有大禹節水、銀江股份、矽寶科技、萊美藥業、北陸藥業。它們網下平均配售比例為2.26%,高於總體1.46%配售比例水平;而網下平均率為0.6%,低於總體0.8%的水平。

此種情形在此前中小板新股的申購中表現得並不常見。對此,分析人士指出,機構或出於對網下申購3個月鎖定期的顧慮,因而放棄網下,改為重點選擇網上申購。

2.警惕“打新”基金拋壓

近期,股指再度反彈至3100點附近,基金“打新”的熱情也持續走高,從首批認購冷淡到熱情參與第二批和第三批,基金瞬即變成網下打新創業板的主力軍。瘋狂打新之下,基金等機構在二級市場的一舉一動都將對創業板產生巨大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基金獲配的創業板股票占其資產淨值比例並不高。以北陸藥業為例,單隻基金賬戶最高獲配6.2284萬股,資金成本為111.2萬元,對於一隻上百億元的偏股型基金來說,如此之小的成本僅占基金淨值的萬分之一。

有基金分析人士指出,創業板股票在基金淨值中所占比例較小,預期收益相比同期活期存款利息要高出許多,短線拋售後可以獲得50%以上的收益,所以,在一些創業板股票上市爆炒後,注重短線收益的基金選擇拋售的可能性非常大。

另一方麵,新股爆炒或對創業板上市估值產生抬升作用。自IPO重啟以來,中小板新股上市首日漲幅多在40%左右,更甚者上市首日漲幅超過100%。一旦一家創業板公司上市後被爆炒,其較發行價上漲超過50%,甚至100%以上,這些創業板公司本就高達50倍以上的市盈率將再次被推升,風險不言自明。

有基金經理分析,新股上市後的表現會有分化,一些成長性比較一般的公司其股價基本已經到位,而一些高成長性的公司,其價格上升還有一些空間。如果新股上市後有50%以上的漲幅,基本上已經是在透支明年甚至是後年的業績,基金網上打新的創業板公司股份會很快就被拋售。

由於擔憂創業板企業風險,一些謹慎的基金公司采取網上和網下兩種認購方式參與創業板“打新”,在第二批和第三批創業板中,就有基金結合上述兩種方式打新,網上認購部分可隨時變現,以此降低風險。

富國基金認為,目前創業板公司的發行市盈率普遍在50倍以上,估計上市後會漲到70倍至80倍,但創業板的上市公司不可能完全走出獨立的行情,它與主板公司還是有關聯的,投資者會把創業板公司與主板相同行業公司進行比較,做出理性選擇。

細讀上述中小板新股三季報不難發現,基金在中小板上市之後,通過二級市場逐步買入了部分新股,包括世聯地產、信立泰、奧飛動漫和光訊科技等4隻個股成為基金和保險機構的建倉對象。

通過二級市場短線博弈新股,基金這種炒新方式是否會在創業板再次上演?網下配售三個月限售期解禁後,基金是走是留呢?

據統計數據顯示,部分創業板新股的申購,基金參與數量接近百隻。愛爾眼科的基金配售家數高達177隻,第三批中華誼兄弟更是被190隻基金配售對象所青睞,累計申購數量占比達58.49%。有分析師認為,這類個股已得到基金陣營的整體認可,基金或將在二級市場進行博弈。

對於未來的創業板投資,博時基金公司研究總監夏春認為,在投資研究上,博時會加大力度,進行逐一篩選和重點研究,對於具備投資價值的公司,將在合理的價格區間進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