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中國創業板市場發展曆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1 / 3)

2009年10月23日,對於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建設的曆程來說,絕對是應該載入曆史史冊的一天。因為就在這一天,“十年磨一劍”的中國創業板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隆重開板,自此,中國創業板終於邁出了其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第一步。

同日,《人民日報》在頭版發表評論員文章稱,我國創業板市場的正式啟動,標誌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建設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創新的重要成果,是資本市場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提高的體現。

回顧我國創業板十年來的風雨發展曆程,有那麼一些人和一些事是值得我們了解和銘記的。

1. 中國創業投資的先河——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

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簡稱中創公司。於1986年在北京成立,是我國境內第一家創業投資公司,主要發起股東為國家科委(持股40%)、財政部(持股23%)等,成立時資金隻有約一千萬美元,成立的最初目的為配合“火炬計劃”的實施。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它的業務範圍不僅局限於創業投資業務,包含有金融部、信托部、項目投資部、證券業務部、資產管理部、企業融資部等營業項目,是境內非投資銀行中包含最多投資銀行業務的單位。中創在香港與渣打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獲多利詹金寶公司等合資成立的中國置業(CHINA ASSET HOLDING LTD)於1991年以“中國基金”名義在香港上市,這是中國境內第一個至海外上市的創投基金。

中創公司的投資偏重於東部沿海地區,主要投資方式為高科技產業及國家科委的主導主業;投資目的是為配合國家政策,也以盈利為目的;希望掌握被投資企業的經營權;通過分配股利、在國內外上市、出售給第三者實現資金回收;對被投資公司的監督方式為對於控股公司,派管理人員進駐,對於非控股公司,主要參與董事會,進行報表審核。

成立初期,中創對中國創業投資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後來因違規炒作房地產和期貨而於1998年6月被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終止金融業務並進行清算。

2.“一號提案”

“民建中央10年前的‘一號提案’催生了中國的創業板。”這似乎已經是一個共識,支持者包括民建中央的委員,也包括經濟界的專家學者。

每年政協“一號提案”都是輿論關注的焦點,它代表了當年國家和政府最為關注的話題。在1998年的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出《關於盡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提案》。此提案係當年全國政協會議的“一號提案”。這份提案被認為開啟了在中國設立創業板的征程,並引發持續熱議。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這樣評價1998年“一號提案”的影響:“它掀起了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發展的一輪熱潮,帶來了中國新一輪創業高潮”。但1998年“一號提案”引發的效應遠不於此,它亦引發了業內學者、政府官員對中國是否該設立創業板持續十年的爭論。自此,風險投資在我國開始急劇升溫,創業板第一次駛入“快車道”。

3. 中國風投之父——成思危

成思危,湖南湘鄉人。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主任。他素有“中國風險投資之父”之稱,致力於推動中國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1998年,時任民建中央主席的他在九屆政協一次會議上所提出的《關於盡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被列為“一號提案”。由此,風險投資在中國才真正開始引起政府和國人的關注和重視,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他指出根據現有國情,中國發展風險投資事業可采取“三步走”戰略:風險投資公司、風險投資基金、二板市場。2004年6月正式開盤的深圳中小企業板,正是深交所接受他有關“三步走”的建議設立的。他強調中國風險投資事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是培養自己的風險投資家,從培養項目經理入手。他關注證券市場的發展,為保護投資者權益大聲疾呼。一聲“讓股市回歸本色”,讓人看到了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一如他名字的含義——身居高位、居安思危。作為立法機關的領導人之一,他認為發展證券市場需要充分發揮法律的作用。(資料來源:《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