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圍繞著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企業的直接融資問題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先後設立了USM市場、AIM市、TECH市場。目前,英國可供選擇的市場(AIM)有上市公司700多家,總市值超過100億英鎊。
20世紀70年代前,英國長期堅持推行中小企業淘汰政策。1973年後,英國開始改變這種錯誤政策,轉而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80年代,英國相繼出台了11項有關中小企業的法案,來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英國於1980年設立非掛牌證券市場(Unlisted Securities Market,USN),當年有23家公司。到1989年底,USM共有上市公司448家,總市值為89.75億英鎊。這之後,USM市場逐年萎縮,至1996年關閉時隻有12家公司和8.39億英鎊市值。盡管USM市場受到挫折,但英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沒有變化。1995年,英國設立了可供選擇的市場(AIM),將目標定位為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上。
1. 英國創業板市場的發展曆程
與美國納斯達克等由場外市場轉化而來的創業板市場相比,英國AIM市場屬於“白手起家”。資料顯示,1995年6月,AIM市場在設立時,隻有1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8820萬歐元;而到1995年年底,上市公司即達到121家,總市值近24億英鎊。這種驚人的增長速度,為AIM迅速擺脫“白手起家”的局麵開了個好頭。根據其發展狀況,AIM大體可分為兩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自1995年到2000年,是穩定發展時期,市場各項指標全麵增長。一是上市公司穩步增長,融資額不斷增多。1996年,AIM市場上市公司達252家,首發和增發融資額為8.16億英鎊,2000年分別達到524家和30.74億英鎊,增長1.1倍和2.8倍。二是股指和市價總值不斷攀升。1996年,AIM市場指數收於1042.9點,市值為52.9億英鎊;2000年分別為3369.9點和149.4億英鎊,分別增長2.2倍和1.8倍。三是交易量和交易額持續增多。1996年,AIM市場交易量為55.3億股,交易額為19億英鎊,2000年則分別為385.1億股和136.1億英鎊,均增長6倍。
第二階段自2000年年底到現在,是AIM市場的調整期。受納斯達克下跌的影響,股指有所不挫,市值有所減少、交易額有所下降,但上市公司家數、籌資額和交易量等各項指標均較上一階段有較大增長。首先看股指、市值及交易額的變化,2002年年底,AIM市場指數收於1893.7點,較2000年下跌43.8%,較1999年下跌2%;市值為102.5億英鎊,較2000年下降31.4%,較1999年下降23.9%;交易額為35.2億英鎊,較2000年下降74.1%,較1999年下降34.7%。其次看上市公司、融資額及交易量的變化。到2002年,AIM市場上市公司達704家,較2000年增加34.4%,較1999年增加102.9%;融資額為9.76億英鎊,較2000年下降68.3%,但較1999年卻上升了4.5%;交易量為247.9億股,較2000年下降35.6%,但較1999年卻上升了16.6%。
2. 英國創業板市場上市標準
(1)必須委派一位指定保薦人和指定經紀人;
(2)根據本國法律合法成立的公司,且為公眾公司和同類公司;
(3)公司的會計賬目符合英國或美國的通用會計準則;
(4)具有兩年的主營業務盈利紀錄。如果不符合該條件,董事和雇員必須同意自進入AIM之日起,至少一年內不得出售其持有的該公司證券所擁有的任何權益。
除此之外,倫敦交易所在1993年專門製定了科研類企業承包的上市規則。在此基礎上,倫敦交易所於1999年11月正式建立倫敦科技板TECH-MARK,專門為具有科技創新的公司提供融資服務。任何申請在科技板上市的公司要求有三年財務紀錄,但不要求盈利;要求公司發行後,公眾持有股份超過25%;公司不要求有三年的經營業績和盈利要求,也沒有股東和高管人員出售股份的鎖定限製;對公司發售股份的數量要求至少達到3000萬美元,預期上市時公司市價總值不低於8000萬美元,公司應遵守季度信息披露製度。